如何在农产品产量总量过剩、农业发展速度放慢、农民增收日趋困难的形势下,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明确目标、增添措施,加快推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这对确保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紧迫性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最大限度地解放了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农民从种植养殖业上所获得的收益已发挥到了极限,土地的增收空间已经越来越小。那么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根据现有的统计调查制度,衡量农民收入水平高低的指标主要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家庭经营性收入、劳务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中农民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中获得的收入是家庭经营性收入的主要构成,其次是农民从事二、三产业获得的收入。从当前农业发展的形势看,要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是非常困难的,必须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来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才能使农民的收入水平保持平稳增长。 (一)农业的发展速度放慢,种养殖业增长潜力不大。 首先,从总产出看,2000年-2005年,江津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价)年均增长3.1%,比1990-2000年的平均增速3.9%下降0.8个百分点。其次,从主要农产品的产量看,2000年-200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平均下降0.6%,比1990-2000年的平均增速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三,从发展潜力看,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导致土地荒芜情况十分普遍,虽然国家出资补助撂荒地复垦,但效果不太明显。因此,要确保全市种植业和养殖业无休止地增长显然是难以做到的。 (二)主要农产品产量供过于求,市场价格总体不高。 近年来,由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大力推广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江津市已建立了5个10万亩以上级(优质稻、花椒、柑桔、蚕桑、蔬菜)、2个5万亩以上级(青果、中药材)和2个1万亩以上级(苎麻、花卉)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05年,江津市实现粮食总产量69万吨,其中:稻谷39.35万吨,蔬菜74.92万吨,花椒8244吨,柑桔7.3万吨,出栏生猪106.7万头。然而,农产品市场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主要农产品不同程度地出现供大于求,销售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出现“卖难”现象,突出表现在花椒和红桔。2003年干花椒的市场售价为60元/公斤,2004年则降为36元/公斤,2005年再次降到20元/公斤。红桔销售已基本告别“三北市场”(东北、华北、西北),市外销售已由1993年的1715车皮降至2005年的不足20车皮,销售价格已由1990年的2.2元/公斤降至2005年的0.30元/公斤。 (三)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江津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29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为2778元,比2000年增长15.2%,年均增长3.6%,增速比1990-2000年的平均增速慢7.0个百分点。其中: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为1250元,比2000年下降5.0%,年均下降1.3%,增速比1990-2000年的平均增速下降12.4个百分点;畜牧业的收入为1141元,比2000年增长34.6%,年均增长7.7%,增速比1990-2000年的平均增速下降3.1个百分点;渔业收入为38.9元,比2000年下降9.7%,年均下降2.5%,增速比1990-2000年的平均增速下降3.3个百分点。由此看出:农民从种植业中获得的收入呈逐年下降趋势,畜牧业收入虽呈上升趋势但增幅却呈下降趋势,表明农业的投入产出比已经达到极限,要确保农民从种养殖中实现增收致富非常困难。 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潜在优势 (一)地理环境优越,交通条件较好。 江津地处长江沿岸,毗邻重庆,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与四川、贵州及重庆的8个区、市、县接壤。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实施“退二进三”战略,江津作为重庆规划的大城市和次级经济中心,由此带来的企业搬迁和人口转移,对加快推进江津市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主骨架公路改造的相继完成和连镇公路的逐步延伸,制约江津经济发展的“瓶颈”将逐步解除。尤其是已动工的重庆绕城高速公路在江津境内有3个接口、26公里,即将动工的西南大通道在江津境内有4个接口、近48公里。两条高等级道路的建成,将彻底改变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北部地区融入重庆主城发达经济圈的时间将提前,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将得到充分提升,南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 (二)资源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四面山、黑石山等自然风景区26个,大圆洞、临峰山等森林公园4个,有中山、塘河等历史文化古镇4个,聂帅陈列馆、天下第一长联等人文旅游景点24个,有聂帅旧居、石门大佛等文物保护单位32个。旅游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二是农产品的加工原料丰富。全市已初步形成了10个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柏林镇的金银花、蔡家镇的辣椒、石蟆镇的青果、先锋等镇(街)的花椒、李市等镇的苎麻、吴滩等镇(街)的蔬菜,嘉平等镇的柑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为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支撑。三是人力资源丰富。据统计:2005年全市乡村劳动力为76.41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达5万个;从事第一产业的乡村劳动力为33.46万人,可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为8万人。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