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中国政府为增进农民福祉勾勒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蓝图,成为新年伊始一道异常亮丽的风景线。 中央决策层提出改革开放的成果要由全体人民共享。对此,中央党校研究员曾业松认为,“九亿农民能否真正从中国经济增长和政策调整中获利,是今后考察经济发展质量的核心。”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三农”问题积累多年,远不是一个蓝图、几个文件、几项改革政策和几千亿元投入所能解决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尤其是中国农民人均收入连续七八年低速增长,农民增收进入最严峻的时期,改变农业、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人们更加关注: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抓起,新农村建设应该如何破题? 免除千亿元农业税:财政缺口如何解决? 2006年1月1日起,在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中国政府加快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步伐。 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农民的负担减轻时,以农业税作为主要来源的乡镇财政收入亦受到巨大冲击。 权威人士指出,按农村税费改革前1999年农民的负担测算,废除“三提五统”、减免农业税相当于减轻农民负担共计1050亿元。当然,取消农业税,也意味着乡村财力大大减少。 一些村干部向记者反映,取消农业税后,他们一方面要扛着旧债还利息,一方面还要为修渠、修路等农村公益性事业四处筹措配套资金,真是“旧账未了又添新债”。 越是经济落后地区,乡镇财政收入对农业税的依赖性就越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提出,要慎防“县级财政成为要饭财政”。 从中国的现实看,不能苛求中央财政包办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对此,有关部门曾做过测算,仅仅针对农村道路、饮水、通讯、通电、燃料、改厨、改厕等最基本的基础设施改造,国家就需5万亿元的投资,而实际上这个数字还是很保守的。 那么,基层的财政缺口如何解决?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明确表示,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1000亿元以上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税费改革的巩固完善。减少的税收收入,80%左右由中央财政承担,20%左右由省级按照一定的政策承担。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量将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建设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总量要高于上年,这显示财政分配体制在发生重大变化。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列举了一组数字:我国有66万个行政村,若保证一个村5万元,需要330亿元;3.6万个乡镇,若每个乡镇转移支付200万元,总计就是720亿元,两项合计是1050亿元。他指出,乡村两级的实际运行费用,从总量看是基本有保障的。这千亿元钱真能下去,乡村的公共管理和服务,特别是一些最基本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转移支付必须确保足额及时到位,要用在乡村,不能被挪用。 税费改革后,农民还用出资出劳吗?对此,权威人士指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引导农民对自身直接受益的如兴修农田水利公共设施建设等投工投劳,这不是加重负担。 解决资金的大缺口,必须形成合力。地方财政同样应负起责任,各级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国家财政要通过直接补助资金、补助原材料或“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鼓励,加快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硬设施发展失衡,“软设施”令人忧心:钱投往何处? 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要让数亿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他们期盼什么,钱就应投到哪里。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自主性,这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在京打工的河南农民刘义杰说,改革这些年,农民吃穿好了,但“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几十年都没有变。他过年回家,常听到村民为“夏天开不动空调,冬天暖不了冷炕”烦闷。“没辙,在农村这些事一家一户无法解决!” 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折射出农民期盼的程度。目前全国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厕所。全国农业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工程配套率不足70%,中低产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65%左右。 硬设施的发展失衡,“软设施”的比例同样令人忧心。目前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之比高达22∶1。占全国总人口近60%的农村居民仅享用了20%左右的医疗卫生资源,九成左右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农村中学生是城市中学生的4倍,而享受到的国家中学教育经费仅占38%。 山东临沂市砚台岭村支部书记蒋相忠说:“搞新农村建设,农民有三盼,一盼收入增加,二盼环境改善,三盼民主管理。同时农民也有三怕,一怕敛钱,二怕强迫,三怕折腾。” 农民们最怕农村的改革变成“折腾”。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目前少数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就是兴建新村庄,津津乐道于村庄建设外观的整齐划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负责人指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决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成农村新一轮的大拆大建,不能片面追求“村容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