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非国有中小企业的数量目前已经超过了12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到了70%和45%,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助推器。 但由于我国企业融资体系存在的重大缺陷,企业直接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2004年6月30日-7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际金融服务论坛”上说:截至2004年5月底,我国共有1324家企业上市融资,但直接融资的比例不足10%,远低于发达国家50%的比例。1324家上市公司仅为全国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我国企业融资体系中直接融资的“短板”作用日益显现,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为国企改革服务的背景下,占全部注册企业数的99%的中小企业,不但难以跻身直接融资行列,连在以银行贷款为主导的信贷市场融资也十分困难,就是在几乎百分百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Ⅰ级”的温州市,中小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和民间融资比例为6∶2.4∶1.6。可见作为世界性难题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在我国表现得更为甚。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中小企业融资难必有其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中国人民银行2004年5月21日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法律原因;既有银行治理及业务拓展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和交易习惯方面的原因;既有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也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障碍以及转轨时期的制度创新。其具体表现为: 一、政策和法律原因 尽管2003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但没有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融资待遇和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实行的减免税收、设立保税区等“超国民待遇”、国企实施的与中小企业不同的市场准入条件和不同的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银行贷款融资条件等“国民待遇”,使得“非国民待遇”的中小企业经营、融资、发展环境处于严重不利地位,严重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扶持中小企业生存、融资、发展的政策和法律,致使目前银行信贷经营产生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担忧的“垒大户”倾向。 二、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企业寿命周期苦短 在美国每年有50多万人创办企业,而其中至少有40%的人所创办的企业当年倒闭,80%以上的人所创办的企业不到5年就倒闭。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副代表兼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指出“中小企业的存活率很低,即便在发达的美国,5年后依然存活的比例仅为32%,8年后为19%,10年后为13%。”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寿命周期可能更短,看看央视标王孔府宴酒、秦池、爱多的“过山车”,德隆、格林柯尔的轰然崩塌和身边企业前赴后继的倒下,“要赔全赔,要赚却只赚利息”,严重的风险与收益如此不成比例,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商业银行,自然“嫌贫爱富”,愿意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不愿将资金贷给中小企业。 2、企业诚信度和信息透明度低下 曾几何时,部分企业有意套、蒙、骗,搅得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处在完全失信状态,个别企业会计报表都有几份,融资时只披露有利于获取融资的信息,而隐瞒不利的信息。这样就使得在中小企业融资市场上处在信息不对称甚至封闭性之中。信息不对称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图如表所示: 隐藏行动隐藏信息 (HiddenAction)(HiddenInformation) 事前 逆向选择模型 (Exante) 信息传递模型 信息甄别模型 事后隐藏行动的道德 (Expost) 风险模型 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与世界银行在东、中、西部区域的7个样本城市地区进行的调研显示,87.8%的金融机构认为,中小企业贷款比大企业贷款有更高的违约率;75.5%的金融机构认为,私人企业贷款比国有企业贷款有更高的违约率。在调研涉及的样本城市中,对中小企业贷款形成的不良资产占全部不良资产的比例高达63.9%。 3、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资担保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去年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较好、信用担保机构较多的省份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中小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为23.8%,再加上32.3%因不能落实抵押而被拒贷的,拒贷率达到56%。状况好的省份尚且如此,全国整体状况我们就可想而知了。 4、缺乏一个完善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信用体系 全国范围内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缺乏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关键原因。这种不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导致较高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银行授信成本。而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合适的中小银行,也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