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信息化已成为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新的进展。各级政府把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 一、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信息化在推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信息化缓解了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各类生产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增加了广大农民有序流动的机会,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 农业信息化提高了广大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决策水平。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所有的农户作为一个市场经营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在农业生产决策过程中,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都以市场供求变化来确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与产后的有效衔接,处理好农业生产、分配与消费的动态关系。但是广大的农民很难获取与自己生产相关的个性化信息,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仍很突出。农业信息化使得广大农民有可能获取各类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安徽、四川“农经网”、“一站通”等网站提供了近期及未来一年全国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信息,这些信息为解决农民在参与市场竞争中种什么、卖给谁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农产品市场运行和农业生产安排的作用。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普及。当前大部分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知识水平低,部分省市农村互联网、农业110等新的信息传播方式把农民急需的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快速地传播到各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业和农机推广人员可以从网络中获得最新技术去指导农民实施,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和养殖技术,加强农村产前、产中和产后技术指导,加快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许多地区、“农经网”、农技110已经成为广大农民获取农业科技的重要途径。 全国各地信息服务站都把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宣传,提高了农业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在四川绵阳市仙游区,农业信息服务站把“劳务输出”信息作为信息服务的重点,乡镇信息服务站把网上的有效劳务信息通过各级信息员、公告栏、黑板报等方式及时向农民宣传,同时广泛收集当地的劳务信息,在“四川农经网”“一站通”等主要涉农网站上发布,对于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盲目性,有效组织农民外出打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提高了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主体。农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福利、提高农民生活素质。农业信息化及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拓展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动态,国内外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情况,开阔了农民视野,促进了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观念的改变,同时也加快了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各个环节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农民个人素质。2003年7月成都金堂县九龙镇光荣小学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网络技术学校——金堂县“九龙镇农民网络技术学校”。网校开办后,对全镇(村)干部、种养殖户和农产品营销、中小学生及农民分期分批进行培训。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利用,使广大农民通过网络信息转变观念、掌握农技知识、提高了个人素质。 3、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中小生产与市场经济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是我国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应用在加强龙头企业与不同类型的农户联系,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提升经营、管理和生产水平,扩大市场交易范围,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和风险,发挥专业大户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成都市新津县伍田公司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从一家饲料加工企业逐步发展成为肉类加工企业,公司在发展初期就开始“公司+农户”经营方式,公司向农户提供种鸡、饲料和技术指导,并负责回收肉鸡。在公司发展初期,由于只有几十多家农户,且相对比较集中,伍田公司可以为农户提供种苗、采购、养殖技术、防疫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指导,但是随着农户的不断增长及农户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现场管理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整个产业发展的需要。2000年成都伍田公司逐步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养殖业的产业化过程,逐步建立了伍田公司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和新津家禽联合社电子商务网站。伍田公司通过建设商务互动型网站,实现了网上销售、下单、对账及库存信息动态更新,形成了市场渠道服务;通过应用家新津家畜联合社原材料供销数据统计系统,对农户养殖情况做出即时的统计、分析,为公司的生产提供原料信息,改进了家禽联合社的生产管理;通过“在线交流”和24小时热线服务电话等多种传媒,为农户查询价格信息、需求信息和养殖技术,防疫技术等提供即时服务。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中国农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