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我们明确规定的“改革年”,有时也说: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改革的重点,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与职能转换。到现在为止,时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但重点改革的进展似乎并不很理想。这是为什么?从当前的实际分析,我认为有以下两个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和研究解决。 一、有必要恰当地估计当前改革的进程,以利于进一步增强人们深化改革的决心 我国的经济体制,经过近27年的改革,不仅有力地突破了原来那套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举世公认和有目共睹的。当前的改革形势,总的说也比较好,这都应当充分加以肯定。但时至今日,对整个改革的进程,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两种明显不同的估计。如有的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如何继续完善的问题;有的则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或者说“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必须进一步突破深化,使之能够尽快全面建成的问题,由于对改革进程估计的不同,理所当然对深化改革的决心和力度的认知就不会完全一样。 对于上述两种不同意见,我个人认为,后一种比较符合改革的实际。其理由主要是: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我国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对四个重要方面的体制,包括市场、企业、宏观和分配,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但至今为止,这四个方面的改革,发展都很不平稳,即有的领域改革发展较快,或者说基本上已经可以按照市场经的原则运行了;但有的领域,改革的发展则明显落后,或者说在相当程度仍然只能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运行。例如: 1、在市场方面:这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标志,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推进的改革。因为没有市场,就不可能有市场经济。但到现在为止,其进展情况大体只是:商品市场发展较快,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农副产品收购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为例,其价格放开由市场调节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了95.6%、96.5%和87.4%,说明商品市场已基本建成。但要素市场的发展却很不理想,至今土地一级市场基本上还是国家垄断的;资金和资本的运用,绝大部分还主要由国家计划或政府意图安排;劳动力在国有企业中仍然不能合理流动等。当然,无论在什么国家,商品和要素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市场化。但在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国家,其综合市场度至少应该达到85%左右,而我国现在大约还只有60-70%。说明我们在这方面还有相当的距离。 2、在企业方面:企业体制机制的科学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必不可少的微观基础。目前改革的现状大致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特别是非国有制企业,不但其体制机制已经能够同市场经济相适应,而且成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其所提供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劳动就业岗位,已经分别占全国的2/3和4/5左右,真可谓功不可没。但国有企业,除一些中小型企业已经陆续改制以外,绝大多数大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其体制机制至今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仍然不相适应。 3、在宏观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制度,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防止经济出现剧烈波动甚至混乱的重要前提。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依靠层层政府机构、采用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命令进行调控的方法,必须进行改革。在这方面,至今为止,有关调控手段的改革,即主要运用金融、财税等经济手段和必要的法律手段,来代替指令性计划和行政手段进行调控,仅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而且在最近两次宏观调控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便一整套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机构精简、职能转换、人员压缩等,不仅至今还未到位,而且成了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主要障碍与阻力。 4、在分配方面:如何坚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认真搞好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不仅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有效调动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不断增强改革动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构建和谐社会、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的的主要条件。这方面的改革,现在进展的基本情况是:在同一行业和同一单位的初次分配中,原来那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制度已经打破,主要体现效率优先,按照劳动数量和质量的分配格局已经逐步形成。但不足的是,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单位之间,仅仅由于经营与垄断条件的不同,劳动者的分配差距明显偏大,加之,一整套必不可少的再分配制度,包括严格的税收调节制度和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至今还没有全面建立起来。导致在贯彻“效率优先”的同时,如何做到“兼顾公平”的改革问题,至今也还是没有解决。 与此同时,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求在上述四个方面的改革,都达到一定的程度,而且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或巩固。现在非常明显,我们这套法制也很不健全,许多必不可少的法律法规都还没有建立起来。 因此,准确地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现在正处在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形成但未基本建成,计划经济体制虽已不占优势,但在许多方面仍然起着重要作用这样一个两种体制并存的过程之中;或者说,还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这个过程,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两种体制并存,互相之间的矛盾、漏洞、摩擦甚至冲突必然较多,在实际生活中,出现这样那样的经济秩序混乱甚至某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所难免,同时,这也是一个困难的过程。因为两种体制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不可能充分发挥出来,人们对改革的拥护程度必然明显降低,改革的动力势必不足,有时甚至会受到种种责难与非议。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地认识与恰如其分的估计。从而下定决心,充分调动和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因势利导,大踏步地把改革继续推向前进,力争尽快渡过这个复杂而困难的阶段,取得改革的最终胜利。决不能将改革的进程估计过高,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成,甚至说已经进入了“后改革时期”。从而放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贻误时机,导致各种经济社会矛盾越积越多,甚至掉入所谓的“拉美陷井”,使改革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