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62;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06)-04-0069-07 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上海是建党初期和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的驻地和党最重要的活动地区之一,党员人数曾占全党的1/3。上海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始终在中央的直接指导下进行,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根据档案文献资料,以上海为考察的中心,对大革命时期党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进行初步的梳理,为党的基层组织史的研究和今天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一些思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必须建立党的地方和基层组织的原则。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凡是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① 中共二大指出:“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律:(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二)党的内部必须有适应于革命的组织与训练。”② 这就是指出了党的组织建设的基本原则,即党必须联系群众,党的自身建设——组织和内部教育必须适应这一要求。据此,二大党章具体规定:“各农村、各工厂、各铁路、各兵营、各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各组每星期由组长召集会议一次”③。这里的“组”就是党的基层组织。三大党章的规定与此基本相同,只是把“组”改称“小组”,其建立的条件改为“五人至十人”。 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的规模很小,组织发展速度相当缓慢。二大召开前夕,党员总数为195人;1923年6月三大召开时,党员总数为432人,到同年11月,也不过增加了百余人。④ 上海在1922年6月有党员50人,但到1924年5月,总数仍只有47人。⑤ 党组织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入党条件的掌握普遍过严。上海地委曾这样解释党组织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因同志现注意国民党中的工作,所以对于一般人,都介绍他进国民党去了;(二)介绍为本党同志,务在严极。”即要求“先经过民族民主的政党之政治训练,然后才可以加入无产阶级的政党”,或者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了解马克思主义,都应有高度的工作能力”⑥。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许多人坚持认为:在还不能进行充分有效的党内教育和训练的情况下,大量吸收党员是危险的。⑦ 同时,尽管确定了必须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原则,但对于基层组织的基本职责及活动方式,党章尚无明确的规定。因而,基层党组织的状况最初很不理想。上海的地方组织一度“内部涣散,等于没有组织,”虽经整顿,却“工作仍然毫无起色”。⑧ 为了保证党组织的正常活动,上海地委甚至做出过“如组长一次溺职,罚洋十元”的决定。⑨ 1924年5月,上海的基层党组织共有五个组。按照党章的规定,各组至少每星期开会一次,可“一月来惟第一组开了三次会议,第二、三组只开过一次会议,第四、第五组一次会也没有开过,”党费也不能按时收清⑩。 随着国共合作的建立,特别是以国民会议运动为起点的国民革命运动的逐渐高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日益扩大,党员队伍开始了较快的增长。党对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特别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及时作出一系列的决定和指示。 1924年5月,中共第一次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议决案》,要求加快吸收党员,并初步明确了党的基层组织——小组的基本职责是:教育党员,发展新党员,经常在工人群众中做宣传工作。同年11月的中央第21号通告进一步强调:“党内组织为党的中心工作”,“小组及地方会议应照例举行,不得间断”,规定各“委员会或组长,至少一星期应向中央作报告一次”(11)。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首先,大会通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和新的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的名称是“支部”;支部是党的基本组织;任何地方凡有党员3人以上,均得成立一个支部;支部公推书记1人或公推3人组织干事会(相当于今支委会);支部人数较多时,可以再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组长1人。这与中国共产党现行的基层组织体制是相同的。 其次,大会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指出,“组织问题为吾党生存和发展之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就必须由“宣传小团体的工作进到鼓动广大的工农阶级和一般的革命群众的工作”,必须“扩大党的数量,实行民主的集权主义,巩固党的纪律——党员们受其所隶属的区执行委员会、地方执行委员会及支部干事会的指挥”(12)。 最后,《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重申了1924年中央扩大会议对支部的工作职责的规定。即“支部的工作,不能仅限于教育党员,吸收党员,……支部在每一个企业中,应当时常善于利用企业主和其使用人之压迫工人或冲突或致于罢工……的机会,去宣传工人群众,促成他们阶级的自觉”。这样,就明确了支部的基本职责是:一、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二、开展群众工作,对他们进行政治上的引导、教育。同时,会议还决定在国民党和各种社会团体中建立党团,以“支配该党和该团体的活动”。 四大的这些决定非常及时,为党迎接以五卅运动为起点的全国性群众运动高潮,做好了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必要的思想准备和制度准备,从而保证了党对群众运动领导权的掌握,并使自己的基层组织力量获得突飞猛进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