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us(身份),在20世纪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词。这个英文词直接来源于拉丁文Status,意指状况。在雷蒙·威廉斯的《关键词》中,身份(Status)一词似乎取消了“阶级”的概念,但它所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社会模式: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每个人的阶层登记取决于消费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炫耀。在独重“Status”的社会,个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相对固定的群体的观念并不重要了,原本复杂的社会问题可以由便于操作的技术手段来解决。① 公民身份的民族差异 在概念上,公民身份与国家息息相关,国家的政府一般会用行政手段介入公民身份的界定。马歇尔(T.H.Marshall)对公民身份定义为“一个共同体的正式成员资格”,其中包括公民、政治和社会的权利和责任。公民社会有民族和族裔的分化,不同集团在国家拥有的权利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民族精神的性质。 “民族”有着相对稳定的历史范畴。尽管对于“民族”有着多样化、多层次的定义,但是,其基本内涵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民族国家意义上的民族;二是民族国家内部的不同族群意义上的民族。1949年以前,中国对于民族所包含的两种意义是没有进行明确区分的。1949年以后,新中国政府所实施的特殊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的地位。但是随着各个不同族群的整合、不同族群内部的自我认同,个人和集体的同化,改变了包括汉族在内的各个不同族群的文化传统结构。因此,在民族自治行政区域的建构和一系列“少数民族”特殊政策的推行中,更加强化了国家层面民族与族群层面民族含义的混合,强化了民族等同于民族国家的定义,从而形成了民族机理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一个面向。在现代汉语中,混而不分地使用民族一词,以及对于汉族/少数民族的二元分割观也逐渐成为全社会的习惯,从而导致了中国的少数民族在这些共同体的公民身份中常常具有的多重性质:一方面他们跟汉民族一样享有某些共同的成员资格,但另一方面,政府又有一些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的规则、制度和政策。 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文化在寻求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一直都贯穿着如何对待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根本态度和方向选择。在对待民族文化问题上,汉民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问题是潜流。少数民族文学既与汉族文学一样,不可避免地承受了一些强制性意识形态的制约。在面对政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之外,少数民族文学还面对着不同族群文化发展的内部不均衡状况。近20年来文学的少数民族独立意识的诉求,就是对这种不均衡的反应、质疑。因此,差异追求、族性话语,是当代世界文化的主导倾向之一。 少数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与追求,也关涉到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对本民族文化身份的重建。少数民族文学必须通过对本民族意识的回溯与追寻,来重建自我的文化身份。但是文化身份的重建,绝非简单地重新确认一种民族身份,或是重新书写被遗忘了的传统习俗与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意识在从无意识的状态复苏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相关的问题:民族性、民族意识究竟是本原的存在,还是可以建构的?在民族记忆淡却与民族文化事实存在的冲突中,应该怎样处理少数民族作家“民族意识”的追求与中国文化的统一性与整合性的关系?文学如何在保持民族个性的同时,也要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局限,与世界潮流沟通对话?一个民族的文学如果无意于和世界思潮同步发展,它本身的存在将岌岌可危。 身份与写作 马克斯·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是文化的,每个人都不可能逃出特有的文化之网。一个有着独立的民族和国家归属的人,也就有着相应的文化身份,自然也就对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产生认同。 写作是个人作为主体的创造性精神劳动。作为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走出来的作家,鬼子在进入文坛以来,一直没有亮出自己仫佬族的身份,他的小说也没有表现为文学和文化上自在的民族特性、民族身份的追求。在他持续不断的小说创作中,没有刻意强调历史经验的差异性,强调所属民族的特色。鬼子对于少数民族身份认同的淡化有无更深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值得探究的现象。这一现象是少数民族作家在全球化语境、本土认同、民族身份多种因素作用下的认同差异,对于探讨少数民族作家开放性的身份转换和身份建构颇有代表性。在文化身份和文学创作取向的追问上,鬼子的文化身份到底是如何建构的,他的文化与文学创作之根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的追究,自然而然会面对文化认同问题。 每个文化主体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身份,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个体种族文化身份,这是每一个人出生之后就被烙上的性别、人种、籍贯等生理、自然文化属性。这一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二是社群文化身份,主要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思想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宗教信仰、价值取向等群体文化属性;三是民族国家文化身份,主要指人的民族归属感,国家认同感,政治倾向性等由文化主体认同的民族集体共同分享的政治文化属性。后两方面的建构是与家庭、种族文化环境的熏陶、学校教育的塑造、社会群体的影响、民族国家政治思想的灌输密切相关。这是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要经由主体的主观选择和外在因素的客观影响共同完成,具有后天再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