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06)04—0001—14 主持人语: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学术研究的回眸与前瞻,十年前曾大规模展开过。十年以来,这种举措只在局部或某些个案研究进行过。站在新的世纪,立足于学科的学术反思、经验积累和对研究“预流”的把握,实有必要通过充分的经验交流,把握学科动态,讨论学科发展的可能走向。为此,笔者邀请了北京大学的谢冕教授、兰州大学的吴小美教授,加上本人,分别从各自的角度来发表个人的研究经验和意见。“回顾”不得不采取个人的独特视角,“前瞻”也属一管之见,希望有益于本学科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我们见证历史 ——从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意识谈起 谢冕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学问做久了,甘苦自知,也总有一些体会和教训。说出来,也许对别人不无裨益。这次陆耀东先生倡议,由我们几位“老家伙”来个“纸上聊天”。难得他有这般用心,我不敢拂了他的好意。自是不揣浅陋,紧随诸位学长之后,也赶来凑趣。 我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有多年。这个学科隶属发端于“五四”新文学革命、并与中国古典文学予以区分的中国现代文学。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部分。虽说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却是一个相对独立和不断发展的、而且愈来愈庞大的部分。都说现代文学是当代文学的兄长,但是兄长的年龄不再增长,而作为小弟的当代文学,它的年限却已超过半个世纪了。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如何调适二者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再命名,这都是亟待学界同人关注并解决的问题。此问题有点复杂,这里不想触及,只是想借这个机会谈谈本人长久从事这一工作的一些感想和体会。 一、行进中的文学 中国已有的文学,包括写进古典和现代文学史的,都是已完成的文学。唯独当代文学例外,它没有完成,始终都在行进中。以研究这段文学为目标的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其特点就是始终看不到它的边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现象,每天都在出现新的研究对象,我们的工作只能是不停顿也不间断地追逐。 新的作家和作品,新的理论和批评,新的文学团体和刊物、书籍,无以数计的发表在报纸副刊和网络上的文字、图象和其他信息,每天都似潮水般涌来,让人目不暇接。这里的问题不是材料的匮乏,而是资讯的膨胀——泛滥的信息挤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是行进中的文学的一种常态,做得久了,一切也都看得平常,当然也有了处理应对的一些办法。 当然,传统的研究理念和手段在这里显得不够用了。我们不能仅仅从已经占有却并非稳定的材料出发,对文学做固定性的分析研究,更不能无视近前甚至是当下迅疾产生、并同样迅疾地变化的文学现象做匆忙的定论。跟踪式的描述和辨析,在这个学科领域显得十分必要——一切都在不停地变化着,研究者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失去第一手把握重要文学事实的机会。 作品的层出不穷是一个原因,而更为重要的是,作家是不稳定的。作家也在这种文学大潮的影响下变动着自己的创作目标和追求,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写作策略和风格。从《鸡窝洼人家》到《废都》,贾平凹创作的变化,恐怕不是把场景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变化,作家的心态和趣味都在这种时代的大转型中产生巨大的变动。事实上不仅是贾平凹,几乎所有的作家都在这万花筒般迅疾转动的文学世界里不断地适应、调整着自己的方位。淌过“北方的河”的张承志,再行进到他的“心灵史”;曾经“在细雨中呼喊”的余华,再行进到充满周星驰喜剧色彩的《兄弟》① 的写作,足以说明这时代对于作家是怎样的一座鲜活舞台。 若是把这种充满活力而又多变的文学当成了不再变化的、凝固的“资料”,以传统的治学方式对之做静态的归纳描写,那就是不当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遭到了忽视:当代文学是不断生长着的文学,当代文学的研究也是永不停顿的、与发展着的文学保持同步的研究。不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无视这一点,就会造成学理上的缺失。 这个学科的学术范畴当然也有传统意义上的“史”的内容,但这种具有相应固定形态的“史”,是建立在对于那些随时发生的、流动的、散漫而又充满了偶然性的“事实”的基础之上的。研究者需要随时对零碎而不定型的材料进行淘筛、提炼和归纳,从而赋予这些材料以学术的价值。从事当代文学的研究,就是这样不断地追逐、又不断地整理的过程。不断生长的新鲜的文学现象,也不断地激活着研究者的智慧和热情,同时又不断地考验着研究者的耐心和承受力。 这个学科忌讳把活学问当作死学问来做。怀有成见的人们轻视它,认为它没有什么“学问”,甚至根本不是“学问”。其实,它的学理性可能就建立在研究者对于文学行进的方式和姿态的敏锐、及时和准确的把握上。要是离开了对于无数随时发生的零散的文学现象的考察和审视,不能对它们及时地予以概括和提炼,几乎就没有当代文学的学术研究。 当然,行进中的文学也有“不行进”的相对静止,这一状态也即我们说的“史”的归纳。不间断地跟踪考察,不间断地总结综合,使无数无价值的表象得到扬弃,使有价值的素材得到提升,从而呈现出此一阶段文学规律性的运行轨迹,这就是文学史了。由此我们得知:当代文学这一学科是由及时的文学批评和同样及时的文学史总结这两大部分构成的,从事当代文学的研究者必须身兼驾驭上述两方面的才能和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