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进入新的21世纪已五年,新世纪的文学与以前的文学相比较,具有哪些不同,怎样的新质?以及要不要用“新世纪”这样的概念来为之命名等,已成为当下文学理论批评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文艺争鸣》杂志就此发表的文章,表现了一些理论批评家们的种种最新思考,已给人们以不少有益的启迪。 作为一个当下文学现象的观察者和文学批评工作者,在追踪着从创作到批评的主要走向的过程中,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一些观感。我愿结合当下的文学文化实际,就与“新世纪文学”相关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新世纪之“新” 自2000年之后,文学在时间的意义上进入了“新世纪”,这是确定无疑的。进入新世纪之后,文学在90年代已经发生的由外到内的深刻转型中持续变异;五年之后,虽远未定型,但看得出来,进入新世纪的文学与80年代、90年代的文学,虽然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一些承继和联结关系,但却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差异与越来越多的不同。这一与上个世纪的文学已明显有别的文学时段,确实需要一个新的命名;但叫做“新世纪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省事和无奈。这里的“省事”,表现为它纯粹是一个时间与时代的概念;“无奈”则体现在除此而外很难找到合适的概念来命名,因为它的逾越文学的纷繁,因为它新旧因子的杂陈,因为它变动不居的游移,等等。换一句话说,如果“新世纪文学”的说法成立的话,问题与难点都出在如何理解和看待这个“新”字上,以及它背后的文学文化化、文化市场化的基本势态。 如何看待当下文坛的“新”,确实是个问题。进入新世纪后,文学一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以亦喜亦忧的方式呈现着:各种写法多了,佳作力构少了;作品种数与印数增了,艺术质量与分量却减了;小说改编影视的多了,经得起阅读的却少了;期刊的时尚味浓了,文学味却淡了;作家比过去多了,影响却比过去小了;获奖的作者多了,能留下来作品却少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其实还只是问题的表征,这些现象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变异。这种深层次的变异,概而言之,一方面是文化、文学现行体制的两元并立:体制内的管理以计划模式为主,体制外的操作以市场方式为主;一方面是文化、文学生产机制的多元共存:公有的、集体的和个体的,既有各自的方式和走各自的渠道,又在某些环节上相互借力,协同运作。这种体制与机制的与过去的最大不同,还可换一种方式来表述,那就是较之过去,在文学从业者的、文学生产者等方面,成分构成上越来越趋于民间化,手段上越来越趋于商业化。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它已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正向我们走来。我们需要的,是直面它,正视它,并进而认识它,把握它。 我认为,“新世纪文学”作为一个文学现阶段的命名,虽属无奈,却也可取。因为它可就此与上个世纪的“新时期文学”、“90年代文学”区别开来,又可以在这个称谓之下,进而厘清自己的内涵,显现自己的特质。 在认识当下的文学现实时,我们有必要走出有意无意的“80年代情结”,即用一种相对纯净的、比较浪漫的和富于理想的文学范式来看取当下的文学现实,如果用那样的眼光来打量文学现状的话,因为面目完全不同,就可能得出严苛的甚至是悲观的看法。事实上,过去的文学时代无论多么辉煌,都已是“过去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只能面对正在发生和发展着现实,来建设我们的文学的理想和理想的文学。在这个意义上,我主张有原则地认同现实,有策略地影响现实,在适应中坚守,在坚守中发展。 二、一分为三的文坛 与以前的文学时期相比,进入新世纪之后的文学,因为社会生活的疾速发展和文化环境的剧烈变异,遇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日益由外部深入到内部,这使得文坛不可能不相应地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极其巨大的。 在我看来,过去的文坛大致上是以意识形态为主流,专业作家为主体,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一个总体格局。这样的一个当代文学的传统结构模式在进入新时期之后,就在种种革新与冲击之下,发生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异。如意识形态让位于文学理念,民间写作大量涌现,等等。而90年代以来的以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社会变革,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文学赖以存身的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动。对应着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市场化、大众化和传媒化联袂而来,并形成了一种基本定势。可以说在被动应变和主动求变的两种动因之下,文坛开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比如,基本上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文坛,已逐渐分泌和分离出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网络写作。 在过去,文学期刊基本上就等于整个文坛。一个作者要从事文学、进入文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作品和演练自己,是唯一的途径。现在则不然,一些作者可经由出版运作直接出书,一些作者可在文学网站自由发表作品;文学的进路与出路都较过去更多了。但文学期刊仍然以严肃文学的坚守,成为整体文坛的重要构成和中心所在。这可由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由各级作家协会和有分量的出版社主办的文学期刊,联系着长期从事创作的各类文学作者,尤其是一大批造诣较高、影响较大的专业作家,这使它集聚了当下文坛最为重要的创作力量;二是文学期刊因为作者素质高,办刊专门化,所发表的各类作品都代表了同个时期的重要成果和最高水准;三是文学期刊本身也在不断更变,过去相对圈子化的现象开始有所打破,一些过去忽略了的领域如长篇小说、散文随笔、青少年文学等,都有专门的文学期刊开始涉猎,这使得文学期刊在代表性与影响力上都有新的提升。所以文学期刊这一块,虽然在整体上的影响不如过去,甚至经常面临生存困境,但它仍然是文学的主体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