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06)05-0102-04 林语堂是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作家、翻译家和学者,他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为己任,在文学、历史、语言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领域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为中华文明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遗产。国内对林语堂的研究经历了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中期的滥觞期,40年代到1979年沉寂期和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复苏发展期之后,在21世纪之初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笔者通过对1994—2004年间有关林语堂研究论文的统计分析,以期为林语堂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计量工具与范围 本文利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统计工具,选取“期刊库”为检索范围,以“题名=林语堂”为检索式,对1994-2004年以来有关图书馆学教育方面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共检索到242名作者(按第一作者统计)在221种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366篇,根据上述检索结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相关统计分析。 2、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与分析 论文的产出量与年代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出该研究领域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而达到揭示其研究发展总体趋势的目的。 从表1可以明显看出该领域研究论文的生产趋势:1994-1997年间呈缓慢上升趋势,1998—1999年出现小幅下降,2000年又走向上升,之后维持在相对的高位。总体上看,该研究领域的论文年代分布呈现出波浪式增长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论文量呈现递增趋势,这一方面说明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期,预计这种发展趋势还将继续下去;另一方面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林语堂研究的重视程度已大为提升。 表1 1994年-2004年林语堂研究论文年发文量 年度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合计 主题 (篇) 论文数 27 27 2928202033 493456 43 366 百分比 7.38 7.38 7.92 7.65 5.46 5.46 9.02 13.39 9.29 15.30 11.75 100 3、研究论文的空间分布与分析 对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该研究领域论文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便为人们深化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源。 10年间林语堂研究论文在221种刊物上刊载的总篇数差异不大,少者为1篇,多者为11篇,其载文篇数与比例详见表2。 表2 论文篇数在期刊种数上的分布与比例 论文篇数 1 2 3 4 6 7 8 9 11合计 期刊总数 14743 169 1 1 2 1 1 221 占总刊数的比例% 66.52 19.46 7.24 4.07 0.45 0.45 0.90 0.45 0.45 99.99 从表2中可知,221种刊物中,刊载林语堂研究论文1篇的有147种,刊载2篇有43种,刊载3篇的有16种,刊载4篇的有9种,刊载6篇以上的有6种。载文6篇以上的6种期刊及其载文量见表3。 表3 载文6篇以上期刊及其载文量 序号刊名载文篇数 占总载文量的百分比 出版地 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1 3.01 北京 2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9 2.46福建漳州 3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8 2.19福建漳州 4 华侨大学学报8 2.19福建泉州 5 福建论坛7 1.91福建福州 6 嘉应大学学报6 1.64广东梅州 从表2、3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林语堂研究论文空间分布比较分散。分散性表现在:366篇论文分散刊载于221种刊物上,平均载文率仅有1.66篇。②载文量前6名的期刊是林语堂研究的核心期刊,其中高校学报占三分之二,这与林语堂研究的核心作者所在高校有较大关系。比如,陈旋波、李立平在华侨大学供职,谢友祥在嘉应大学供职。另一方面,也说明各类高校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利用学报这一阵地,对林语堂研究进行了有益地思考。③福建省有4种刊物载文量位于前6位,说明林语堂研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这与林语堂研究学术组织的积极推动有较大关系。比如,芗城区林语堂学术研究会采取激励措施,鼓励会员撰稿。④从学术影响上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无疑是最权威的,从某种角度上代表着林语堂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应加以关注。 4、论文作者的分布与分析 林语堂研究的发展,与热心的读者、学者分不开,更离不开众多的核心著者。所谓“核心著者”,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著者。366篇研究论文按第一著者统计共有242名,发文篇数和著者分布见表4。 表4 林语堂研究论文的著者分布 论文篇数1 2 3 4 5 6 8 111333合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