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6)02—0216—05 悠闲(有人称“休闲”)文化古已有之。但人们清醒地把它视为一种人类必不可少的“美丽”文化现象却是在一个多世纪之前。19世纪末英国社会学家T·VEBLEN在所著的《有闲阶级论》中曾经指出,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直至今日,在一切文明人的心目中,闲暇的生活无论就其本身或其结果而论,它都是美丽的高尚的。① 悠闲文化是指人类在闲情逸致时,为满足多方面的精神需要和生理需求所建构的一种生存文化状态。它是社会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是全人类共同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悠闲文化所构建的生活方式,所传递的美学信息,所营造的文化氛围,其实质是优化和完善人的社会属性,充分体现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存意义,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和加速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进程。 悠闲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它反映了时代的风尚,人民大众的精神风貌,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人们生活质量的缩影,它与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伦理等密切相连,互动作用。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知识体系,它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生活理念、智能结构、行为准则、活动方式和文化消费等。不断提高悠闲文化的质量和品位,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现代社会,是人类文化建设的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宏大系统工程。 悠闲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它遍及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各个行业和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悠闲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要之一。社会生产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精神文明发端于物质文明,又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的提高又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悠闲空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悠闲的时空会日益拓展,悠闲文化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瞩目和青睐。 悠闲文化是人生旅途中心灵的文化驿站。它可以驱除人精神的劳顿,抚慰人心灵的创伤,使人得到精神的陶冶和人格的升华;但它也能够使人在灯红酒绿中丧失理智,浑浑噩噩蜕变为行尸走肉,毒化人的心灵,玷污社会环境,亵渎人类神圣的精神家园。发展和繁荣现代悠闲文化,应以科学、文明、健康和有趣为宗旨。加强对悠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应该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长远的战略任务。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于光远就曾指出,中国高等学校没有一个游戏专业,没有一门游戏课程,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专家,这是我国教育的缺憾。② 因为玩是人生的本能需求,要玩得有技术,有文化,玩得开心而文明,就要研究和发展悠闲文化。遗憾的是,于先生的大声疾呼,在教育界并未得到应用的回应。 在我国现代作家中,林语堂是一位杰出的现代悠闲文化的建设者和实践者。在理论上,林语堂建构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且富有个性色彩的悠闲文化体系,奠定了现代悠闲文化的理论基础。他的“个人的证言”——《生活的艺术》堪称悠闲文化的奠基作。 林语堂认为:“文化本来是闲逸的产物。所以文化的艺术就是悠闲的艺术。”③ 世间万物都在悠闲中过日子,只有人类为生活而工作着。这是因为人类的生活“太过文明”,获取食物的工作太复杂太辛苦。为了生活而劳碌的工作,从青年到老年,从黑发到白发,这是人类为现代文明不得不付出的巨大代价。其他动物则不然,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白鸽在教堂的上空随心所欲地盘旋飞舞,它们从来不为中午饭怎么吃而操心。只有“人类是唯一工作的动物”。④ 林语堂是一位快乐天子,他崇尚快乐哲学。认为哲学的唯一效用就是教人们对人生抱一种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人生就是一半道家主义,一半儒家主义的。”⑤ 中庸生活是人类的最高典范。他尤其欣赏李密庵的《半半歌》,因为《半半歌》是把道家的现世主义和儒家的积极进取观巧妙调和起来的中庸哲学。这种哲学是最优越的哲学,也是最人性化的哲学。人只有在名字半隐半显,经济宽裕适度,生活逍遥自在,而并非完全无忧无虑的环境之下,其精神生活才最愉快惬意,人物性格才最和谐完美。陶渊明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完美的人物,最高人格的象征。 林语堂还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享受生活,人的本能天赋即向往悠闲。悠闲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智慧地消遣悠闲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表现。现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某种享受而存在与发展的,文艺亦如此。现代机械文明将使人类日益接近闲逸的时代,机械文明的程度愈高,人类的悠闲便愈多。有了富裕的悠闲,人们才能够真正体味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真谛。如果没有充分的悠闲,人类将与许多美好的事物失之交臂。他预测,中国未来的机械文明所创造的生活方式,一定近于现代法国的生活方式,因为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气质极为相近。他还对人生享受作出了自己的规范:在家庭生活中主张怡然自得,在社会生活中追求闲适和谐,在文化生活中注重张扬自我。总之,要乐享“真正满意的人生”⑥。“即使这尘世是一个黑暗的牢狱,我们也要努力使生活美满。”⑦ 在林语堂看来,“美国人是有名的伟大劳碌者,中国人是有名的伟大悠闲者”⑧。讲求效率,讲求准时,及希望成功是美国人的三大恶习。这种恶习的最大恶果使人失去了悠闲的生活方式,难以静下心来感受生活和人生之美。中国人之爱悠闲,是经过文学的熏陶和哲学浸润的。中国人的悠闲性情,是由酷爱人生而萌动,并受到历代浪漫文学潜流的激荡,最后又由一种人生哲学——大体上是道家哲学的认可——承认它为合理近情的人生态度。因此,懂得用智慧来享受悠闲的人,往往是受教化最高的人。因为智慧的人决不会劳碌,太劳碌者也决不会成为智慧的人,所以最善于悠悠岁月的人便是最有智慧的人。依照人的思维定势,有人认为享受悠闲生活必须具备足够的金钱。其实没有太多的金钱同样能够享受,而有钱的人也未必能够真正体验悠闲生活的情趣。这是因为享受悠闲生活需要的是享受者有一种恬静的“忘我”心态,乐天旷达地尽情赏玩大自然的胸怀。由此可见,消费悠闲并非富有者和权势者的专利,而是心灵丰富、爱好简朴、淡泊名利、超尘脱俗者的生活必需品,而那些视名利权如蝇逐臭的人与悠闲生活是永远无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