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前记〕 作者吉田富夫(Yoshida Tomio)先生,1935年生于日本广岛县,1963年毕业于京都大学研究生院,现任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教授,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早已熟知的著名学者和专家。作者的研究范围和成就相当广泛,但通过文学来透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来把握中国的政治、文化乃至心灵的脉搏,恐怕还是其“中国学”的最大特色。近几年来,作者向日本翻译介绍的《废都》、《丰乳肥臀》等中国文学作品,在日本读者中获得了新中国文学从未获得过的巨大而良好的反响。在这个意义上,作者又不仅仅是一个研究者,而且是一个有着研究者眼光的中国文学的忠实传播者,他在教学、研究和翻译方面的努力,不仅使日本读者接近了中国和中国文学,也使中国和中国文学接近了日本读者。 但作者的中国研究,最初还是从鲁迅开始的。自第一篇《〈野草〉论》起,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近年,作者把自己在这三十多年中写下的有关鲁迅的研究论文,择粹而成一集,取名《鲁迅点景》出版(研文出版,2000年9月30日),使人们可以从一个研究者那里,略窥这三十几年间鲁迅研究在日本所发生的变化。《周树人的选择》是收在该书里的第一篇论文,但写作时间靠后,最初发表在1995年3月出版的《佛教大学综合研究所纪要》第2号上。译者当初读到这篇论文时,觉得获益匪浅,故有意且有幸在此把它译介给国内学人。 记得很多年以前曾读过一则笑话:一个旅游者来到一个确曾出过很多名人的小城,他问当地的一个老人:“这里出生过那些名人吗?”老人回答说:“这里没出生过什么名人。这里出生的都是孩子。”鲁迅也是名人,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探访鲁迅的。在这种习惯的眼光下,人们逐渐注意的便只是“名人”的伟大,忘却了“孩子”的普通,甚至以“名人”覆盖了人之初的“孩子”。但作者在本篇论文中却摘下了如此的“眼罩”,展示了一个非同习惯的视角,即指出“周树人”不是“鲁迅”,后来的鲁迅的“真实”并不一定等于留学生周树人的“真实”,也就是事实。他没用“伟大”去看待,去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选择,而是根据已经发掘整理出来的实证资料,把这一选择还原给了一名“等身大”的清国留学生周树人,从而也就重新勾画出了作为“孩子”,作为“人之子”的鲁迅留学时代的一个生活和精神的侧面。其参考和启发价值是自不待言的。 至于具体情形怎样,还是由本篇论文来讲罢。 对于鲁迅的文学形成来说,他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代所经历的所谓“幻灯事件”,是一个重大的转机。现在无论哪一本鲁迅传上都这样写着。其根据是来自《〈呐喊〉自序》(1922年12月3日)。 鲁迅在出版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的时候,写下了这篇相当成形的《自序》,回顾了到四十二岁为止的半生的历程,其中,对自己的当初立志学医,后来又终于转向文学的经过做了大致如下的说明: 少年时代,为给父亲治病,为买中医所开的昂贵的中药,自己被屈辱地打发跑当铺。但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后来去南京,在新式学校里接触了西欧近代科学知识,便渐渐地知道了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而且又知道了在邻国日本的明治维新之际,西方医学的流入发挥了很大作用。(大意) 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但在某一个时刻,竟在课间上映的幻灯上和中国人相遇了,那是在日俄战争中,中国人给俄国做侦探被日军抓来处死的场面:绑在中间的人,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围着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也同样是一些体格强壮而神情麻木的人们。(大意)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当初为救国而立志学医,不久便以“幻灯事件”为契机,觉悟到更为急迫的是改造国民的精神。因为这一图式极为简洁明了,所以也就为一般所接受了。 对此提出疑义的是竹内好。他在《鲁迅》(1944年日本评论社)一书中认为,这是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鲁迅文学的结果,是把“他的传记”“传说化”了。他注意到了比《〈呐喊〉自序》晚四年,即在1926写作的回想记《藤野先生》(集入《朝花夕拾》)中所写的与“幻灯事件”相并列的另一事件。即部分同学因怀疑鲁迅事先得知了考题而来找茬的事件:他们认为鲁迅经常找藤野先生修改笔记,因此鲁迅第一学期的考试成绩是值得怀疑的。 先是有班里的学生会干事来,说是要借笔记,结果只是随便翻了翻就走了。不久便有匿名信来,开头就说:“你改悔罢!”围绕着莫须有的漏题事件,通篇都是侮辱性的言辞。鲁迅读了这封信,联想到了其他找茬的事。事态本身虽然在鲁迅和理解他的学友的抗议之下不了了之了,但他的心却被深深地刺伤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