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鲁迅全集》收入了一封“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 长期以来,关于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胜利的贺电(或称贺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还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可以说,这桩谜案一直未能被彻底揭开。 去年出版的《鲁迅全集》中收入了一封“贺信”——“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由此,“贺信”问题再次受到关注。这封“贺信”内容如下: 读了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国共产党《告全国民众各党派及一切军队宣言》、中国红军为抗日救国的快邮代电,我们郑重宣言:我们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号召。我们认为只有实现中共、中苏的抗日救国大计,中华民族方能解放自由! 最近红军在山西的胜利,已经证明了卖国军下的士兵是拥护中共、中苏此项政策的。最近,北平、上海、汉口、广州的民众,在军阀铁蹄下再接再厉发动反日反法西斯的伟大运动,证明全国的民众又是如何热烈地拥护中共、中苏的救国大计! 英雄的红军将领们和士兵们!你们的勇敢的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国民众期待你们的更大胜利。全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的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 全国同胞和全国军队抗日救国大团结万岁! 中华苏维埃政府万岁! 中国红军万岁!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 ×× 一九三六、三、廿九 (《鲁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554页) 信后还有这样一个注释:“此信原载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刊物《斗争》第95期(1936年4月17日)。系为祝贺红军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而写,起草人未详。”那么,这封信真是要寻找的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的“贺信”吗?这封信该不该收入《鲁迅全集》?鲁迅、茅盾究竟有没有联名写过“贺信”?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最初流传的关于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长征胜利“贺电”之说,扑朔迷离 新中国成立后,最早记述鲁迅发电报庆贺红军胜利的是冯雪峰。他在1951年发表的《党给鲁迅以力量》中说:“当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他和茅盾先生共同转转折折地送去过一个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祝胜利的电报。”不久,他又在1952年出版的《回忆鲁迅》中说:“我在一九三六年四月间从陕北瓦窑堡、通过封锁线辗转到上海”,“鲁迅先生和茅盾先生共同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庆贺长征胜利的电报,也正在我动身的前几天才转到瓦窑堡的”。他后来还对人说:“这是史沫特莱搞的。”据1956年《文艺报》第19期上一篇短文介绍,在1947年7月太行版《新华日报》上刊载的《大事记》中说:“一九三六、二、二十:红军东渡黄河抗日讨逆。这一行动得到全国广大群众的拥护,鲁迅先生曾写信庆贺红军,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之所以只提鲁迅不提茅盾,人们可以理解,因当时茅盾还在国民党统治的上海生活。虽然冯雪峰的说法和《大事记》所载并不一致,但在扑朔迷离中,“祝贺长征胜利”和“在你们身上”那一句话,却像经典似地流传开来了。 ■长期流传的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长征胜利的“贺电”,实际上是一封庆贺红军在山西胜利的“贺信” 多年来,为查清“贺电”问题的“庐山真面目”,不少研究者在当年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报刊中寻找着,也不断地发现新的线索。 1995年末,西北大学阎愈新教授在中共中央西北局1936年4月出版的油印《斗争》报上,发现了《中国文化界领袖××××来信》(以下简称《来信》),认为这就是要找的“贺信”,并将它重新发表于1996年7月的《鲁迅研究月刊》上。我过去也认为这确是半个世纪来希望找到的信,因为当时鲁迅、茅盾生活在上海,为防反动派的迫害,用“××××”代替两人的姓名是十分必要的。新版《鲁迅全集》所收的“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就是据此而来的。 不过,细读《来信》,可以发现冯雪峰的回忆和《大事记》所说的情况与事实出入很大:(1)它是信不是冯雪峰所说的电报;(2)此信不是“给毛主席和朱总司令”;(3)不是“庆贺长征胜利”而是祝贺“红军在山西的胜利”;(4)这是一封不长不短的信,不是《大事记》中所记的一句话,而且这句话恰恰是《来信》中所没有的。可见,冯雪峰和《大事记》作者所写的恐怕都是耳食之言。冯雪峰在“文革”中就承认:“我没有看到原件。”因此,“贺电”一说实际上是误传。
■“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不可能出自鲁迅手笔 仔细分析这封“贺信”的内容,我觉得它不可能出于鲁迅手笔,理由是:(1)此信文风和鲁迅一贯的文字风格大相径庭;(2)将中国苏维埃政府简称为“中苏”,会多次出现在鲁迅笔下,简直不可思议;(3)在鲁迅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已一年多、中共江苏省委被破坏尚未重建组织的情况下,鲁迅怎么可能看到信中涉及的那么多党中央的文件?(4)鲁迅虽然天天看报,但也不可能如此了解各地民众运动的情况和红军动向。 那么,是不是别人代写鲁迅过目的呢?我认为这也不可能。 首先,根本不会发生“别人代写鲁迅过目”的事。试想,在反动派的虎视眈眈的统治下,写这么一封信,是可能会遭到杀身之祸的。这是十分机密的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为什么鲁迅、茅盾不写,却要扩大范围去另找一个人来代写呢?1936年3月,鲁迅没有卧床生病,茅盾没有离沪去外地,更无“别人代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