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后期新文学中心南移以后,上海就成为文坛各派角逐的战场,期刊杂志成为他们的主要阵地和武器,一时之间,文学期刊风起云涌,甚至出现了1934年和1935年这样的杂志年。其中,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刊物颇具影响。《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三种文学期刊,正是“论语派”的主阵地。“论语派”同仁据此发布自己的理念,实践自己的文学思想。关于其重要性,有论者说:“京海两派在《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上的合流,在发展了彼此艺术上的优长的同时,在革命的三十年代,确实又发展了彼此思想上的薄弱面。”[1] 这里指出了“论语派”刊物提供的交流平台作用。这种作用,在京海不容的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早已大过三种刊物刊登的美妙文字的意义。 但在林语堂看来,“本人仍认为心中想要实现的理想杂志尚未实现”[2]。他认为,一份杂志的目标,就是让人“开卷有益,掩卷有味”,“要达到这八个大字的目标,非走上西洋杂志之路不可”。[2] 他曾言:“我每读西洋杂志文章,而感其取材之丰富,文体之活泼,与范围之广大,皆足为吾国杂志模范。又回读我国杂志,而叹其取材之单调,文体之刻板,及范围之拘束,因每愤而有起办《西风》之志。”[3] 由此可见,《西风》并不仅仅是“论语派”后期一个普通的杂志,同时代表了“论语派”办刊理念的一种新变动。 一、《西风》杂志 1936年9月1日,黄嘉德、黄嘉音兄弟与林语堂三人各出资200元, 创办《西风》月刊,以“译述西洋杂志精华,介绍欧美人生社会”为宗旨,至1949年5 月上海解放而终刊,历时13年,凡118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风云变幻莫测, 政治环境极为险恶,《西风》依靠中性的杂志路线和编辑同仁的努力,办刊十余年,出刊百余期,当之无愧成为当时杂志界的翘楚。到了第118期,编者宣布重要消息:从下期《西风》第119期起,本刊将暂时改出半月刊。无奈此话出仅二十余天, 上海便已天翻地覆,《西风》这个主力介绍美雨欧风的杂志只能无疾而终。 《西风》杂志设顾问编辑和编辑。林语堂自第1期至113期担任顾问编辑,并致发刊词。林语堂1936年8月10日动身赴美,《西风》出版的时候,林语堂已经到了美国,自然只能充当顾问,但他的办刊思想却一以贯之。1938—1940年“孤岛”期间,为了应付日本人的检查,《西风》增加了英人马彬和教授为顾问编辑。《西风》的编辑为黄嘉德、黄嘉音兄弟。黄嘉德(1908—1992),福建晋江人,笔名蓝萍心、默然等,1931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为林语堂的《人间世》翻译美国《读者文摘》上的文章,1936年9月创办《西风》,为总负责人,1947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获硕士学位,1948年回国后任圣约翰大学文学院代院长等职,1949年解放后曾任山东大学外语系代主任、图书馆馆长、《文史哲》编委等职。黄嘉音(1913—1961),走的是与黄嘉德一样的求学道路,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不过读的是历史系,因为兼修过心理学和新闻学,并且中英文功底同样深厚,于是在黄嘉德创办《西风》月刊时,他担任了编辑兼发行人。 《西风》是类似于美国《读者文摘》之类的杂志,常设的栏目有:冷眼旁观、雨丝风片、专篇、长篇连载、妇女家庭、传记、军备战争、社会暴露、科学·自然、心理·教育、名人隽语、西书精华、笔花、卡通等。“冷眼旁观”多为编者对世事的小杂感,“雨丝风片”则三言两语介绍各种消息。“专篇”是编辑部为文坛名家专设的创作栏目,老舍的“英伦回忆”系列、沈有乾的《西游记》等在此栏发表。“西书精华”是一个书评栏目,介绍欧美的新近著作。其他众多栏目则选译欧美杂志文章,分门别类。正如老舍所言,“上自世界大事,下至猫狗的寿数,都来介绍”[4],可以说,《西风》是杂的。正惟其杂,刊物才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特色,读者群体也就日益扩大,从而使得《西风》很快成了名刊。 《西风》的读者众多,但它的作者群体却有些圈子化。主要撰稿人有林语堂、老舍、黄嘉德、黄嘉音、沈有乾、徐訏、罗道爱等编辑部的友人,以及林语堂的子侄林疑今、林如斯、林无双、林太乙等,这些人中英文水平都极为优秀,或作或译,是《西风》的中流砥柱。当时文坛的一些名家如周作人、冯至、谢冰莹、李金发、毕树棠、苏青、萧乾、冯亦代等也各有篇什,维持了《西风》较高的水准。 《西风》创办之后,一纸风行,第1期就印行4000份,以后基本固定在2万份左右。合订本也是一印再印,3年之内,第1集13次重印,第2集10次重印。1938年9月16日,西风社出刊《西风副刊》,也是月刊。办刊方针、编辑群体、栏目设置等均与《西风》无异。《西风》每月1日出版,《西风副刊》则每月16日出版。所以,《西风副刊》创办以后,《西风》实际上就成为了半月刊。而半月刊也正是林派杂志的特色,“半月刊稍近游击队,朝暮行止,出入轻捷许多”,“半月刊文约四万,正好得一夕顽闲阅看两小时”。[5] 林语堂就认为“一般性的通俗文史杂志最适宜是半月刊”[6]。《西风副刊》出至1942年1月,共出44期,上海全面沦陷后,随西风社的其他杂志一起停刊,战后没有复刊。 二、办刊宗旨的模糊化 正如前言,综合性的《西风》杂志与文学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一道,构成了“论语派”的主要阵地。林语堂坦言:“《西风》与世人相见在《宇宙风》之后,而发端在《宇宙风》之前。”[3] 可以看出,综合性的杂志《西风》并不是独立于“论语派”刊物体系之外的,而是与之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从《论语》到《西风》,从文学到非文学,清晰体现了“论语派”后期办刊方针的新变动。这种变动在《西风》上面主要体现为两点:一是办刊的宗旨由显明变得模糊,二是刊物内容的定位由“读者式”的精英文本转为“生产者式”的世俗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