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刊发陈才训文章《古典小说个性化叙事晚出的文化阐释》。文章认为,与西方小说比较,个性化叙事晚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民族特征之一,这主要与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密切相关。悠久的史传传统造成最富个性化色彩的第一人称叙事在古典小说中的极度缺乏;古代,小说及小说家卑微的社会地位,加之尚实审美心理的影响,也造成个性化叙事的晚出;同时,儒家伦理文化和民族整体性审美思维作为深层次原因也导致了古典小说个性化叙事的晚出。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刊发缪葵慈、萧晓阳文章《建安诗歌中的汉乐府民歌遗韵》。文章认为,建安诗歌深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诗歌中激荡着民歌的旋律。在形式上,建安诗歌接近乐府民歌旧曲,继承了汉乐府民歌旧题,质朴自然的语言和比兴、铺陈的手法;在精神上,它承传了汉乐府民歌中的伤感和悲情,无论是忧伤的长歌与短歌,昂扬奋发时的慷慨陈词,还是悲壮激越的篇章,都激荡着生命内在的旋律。追溯其文化渊源,建安诗歌慷慨激昂的声调与《诗经》中秦地悲歌一脉相承,建安风骨是汉代乐府民歌与商周时期秦地民歌音乐精神的张扬与升华。 《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刊载王少良文章《刘勰论文学语言的形式美》。文章认为,《文心雕龙》关于文学语言形式美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宫商谐适的声律美;二是均比双辞的对整美;三是文字筑型的文面美;四是体道宗经得素懿美。刘勰论文本于自然之道,他在内容与形式统一的原则下论述语言形式问题,本身就具有反对形式主义的意义。 《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刊发胡金望文章《〈西游记〉的精神文化指向》。文章认为,《西游记》是一部深蕴儒、佛、道文化精髓的古典小说。书中通过对取经过程的描写和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追求人性自由和人格尊严,礼赞奋斗抗争和渴望智慧力量的精神文化指向,从而使作品在打上其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透射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某种共同的生活意念和欲望,具有精神文化教科书的艺术特征和永久生命。 《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刊发袁进文章《略谈〈海上花列传〉在小说城市化上的意义》。文章认为,近代狭邪小说分为前后两期,《海上花列传》是后期最早描写现代都市的小说,它对娼妓业的描绘揭露,是对现代都市的揭露批判。它如实表现了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也展示了现代都市的平等意识、商业意识。它描写了现代都市所代表的欲望:对时尚、金钱、欲望的追求,把两性关系变成一场战争。它从传奇变为写实,用立体的网状结构改变了原先小说平面的链式结构,用以表现城市的丰富与复杂。它是最早的连载小说、方言小说之一,显示了新兴文学力量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