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有一批诗人被人称作“江湖诗人”,之所以要冠以“江湖”二字,很大程度上是与他们长期奔走四方各地的生活特点分不开的。那么,在他们浪迹江湖的生涯中是怎么维持自己生活的?这一课题,既可以认识江湖诗人的生存状态,又可以探寻他们的思想活动和创作轨迹,从而进一步推进江湖派的研究工作。 笔者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发现江湖诗人的谋生方式和经济来源其实各有不同,比较重要的有干谒权贵,获取钱财;投亲靠友,接受周济;出卖诗文字画,兜售个人才艺;教书授徒,代人撰述等四种,以下试论之。 一 以干谒权贵,获取钱财为生。这是江湖诗人诸种经济来源中备受人们关注的一种。江湖诗人大多有过干谒的经历,干谒的工具就是自己的诗文作品,他们凭此来博取权贵的欢心和赞誉,从而扩大自己在社会上的影响和获得赏赐馈赠。这种干谒对象大都是军政要员和豪门贵族,一旦获得成功,赏赐也较为丰厚。因此,学术界普遍认为干谒是那些有才华的江湖诗人所经常采用的谋生手段(注:关于江湖诗人的干谒活动,此前张宏生先生已经作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对探索江湖诗人的经济问题起到了导夫先路的作用,详情可参见其《江湖诗派研究》第二章《文化传统的倾斜——江湖谒客的生活形态及其他》和附录二《南宋江湖谒客考论》,中华书局1995年版。另有李越深《论江湖诗人与江湖诗味》一文,亦值得一读,载《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本文拟从如何谋生的角度,对江湖诗人当年的生存状态再作进一步的挖掘。)。 宋末元初的文人方回,生活年代与江湖诗人同时稍后,对当时诗坛的情况相当熟悉,他在《瀛奎律髓》卷二○评论戴复古《寄寻梅》(注: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一诗时,专门谈到了南宋盛行一时的干谒之风: 石屏戴复古,字式之,天台人。早年不甚读书,中年以诗游诸公间,颇有声,寿至八十余,以诗为生涯而成家。盖江湖游士,多以星命相卜,挟中朝尺书,奔走阃台郡县糊口耳。庆元、嘉定以来,乃有诗人为谒客者。龙洲刘过改之之徒不一人,石屏亦其一也。相率成风,至不务举子业,干求一二要路之书为介,谓之阔扁,副以诗篇,动获数千缗以至万缗。如壶山宋谦父自逊,一谒贾似道,获楮币二十万缗,以造华居是也。钱塘湖山,此曹什伯为群,阮梅峰秀实、林可山洪、孙花翁季蕃、高菊涧九万,往往雌黄士大夫,口吻可畏,至于望门倒屣。石屏为人则否,每于广座中,口不谈世事,缙绅以此多之。 这段话中,方回不仅说明了干谒活动的几个要素,而且不厌其烦地多次强调当时奔走干谒的游士之多,以致“什伯为群”,“相率成风”等。这些情况是否可信?通过查证其他一些南宋史料,可以证实方回所言不虚。 这里可以举几个用干谒来谋生的典型事例。一个是姜夔,他是最为著名的江湖诗人之一。夏承焘先生曾对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指出他的一生未曾仕宦,除了卖字之外,大都是依靠他人的周济过活的(注:详见《论姜白石的词风》,夏承焘校、吴无闻注释《姜白石词校注序》,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同时还一一考证出他在各处所依靠的东家:在湖南、湖州是大诗人萧德藻;来往苏州时是大官僚兼大诗人范成大;寓居杭州又相依最久的是张鉴。以上提到的萧德藻、范成大、张鉴等都是南宋响当当的人物,张鉴更是大将张俊的后裔,出身显赫。与这些人物交往,姜夔凭的是自己出众的才学。南宋诗人陈造是姜夔的朋友,很了解姜夔的生存方式。他向人们介绍了姜夔以文字谋生的特点:“姜郎未仕不求田,依赖生涯九万笺。捆载珠玑肯分我,北关当有合肥船。”(注:《次尧章饯南卿韵二首》其一,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36页引。)在另一首诗中他又说:“诗传侯王家,翰墨到省寺。姜郎灿然文,群飞见孔翠。论交辱见予,卢马果同异。念君聚百指,一饱仰台馈。我亦多病过,忍口严酒戒。终胜柳柳州,吐水赋《解祟》。”(注:《次姜尧章赠诗卷中韵》其二,《姜白石词编年笺注》,第335页引。)此诗的第一句“诗传侯王家”,是说白石乃张鉴清客。第二句“翰墨到省寺”,说的是白石《大乐议》上尚书省,诏付奉常一事。七、八两句“念君聚百指,一饱仰台馈”,则表明白石的十口之家,全靠他的本事过日子(注:参孙玄常《姜白石诗集笺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4页。)。 在这些达官贵人的照顾下,姜夔不仅有了衣食,而且时有一些别的收获。绍熙二年(1191)姜白石从合肥归访范成大,在他家里赏雪看梅,创制了脍炙人口的名作《暗香》、《疏影》两首自度曲,成大当时非常高兴,就把手下一个聪明伶俐的家妓小红赠送给他。另一个对白石帮助很大,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的是张鉴。他与白石十年相处,结下情甚骨肉的友情,甚至提出要为白石捐钱买官和割送良田。此事在姜夔“自叙”中也有记载:(张鉴)“念其困踬场屋,至欲输资以拜爵”;“又欲割锡山之膏腴,以养其山林无用之身”(注: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二“姜尧章自叙”,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2页。)。不过,张鉴的这些美意均被清高自爱的姜夔婉言推辞了。宋末元初的文人戴表元曾经感慨说:“叔夏之先世高曾祖父,皆钟鸣鼎食。江湖高才词客姜夔尧章,孙季蕃花翁之徒往往出入馆谷其门。千金之装,列驷之聘,谈笑得之,不以为异。”(注:《送张叔夏西游序》,戴表元《剡源集》卷一三,宜稼堂丛书。)可见当时的“高才词客”获得重赏并不算什么特别稀罕的事。从白石一生的行踪看,他从少年时即流寓在两湖,后来又漫游苏、杭、扬、淮之间,一直是依人作客,没有正式职业。但是,他却成为当时江湖上最受优遇的人物之一,这一点让其他江湖诗人很难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