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667(2006)05-0066-04 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和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不断进展,日本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为了对大学毕业生进行援助,日本自中央教育行政机关文部科学省到各大学形成了一整套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体系。 一、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援助体系 (一)文部科学省的就业援助 1.制定大学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0年提出了“大学学生生活的充实方针和政策”的报告,提出改善学校学生生活的种种方针和政策,并要求各大学应不断改善教育内容和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勤劳观,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细致入微的就业指导,建立和完善学校内的就业指导体制。尤其强调,在今后的大学教育中,应着力培养“主动地应对社会的变化、独自探求未来的课题,并对于这一课题能够从不同的广泛视角进行灵活和综合判断的能力”。[1] 2.对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进行调查、收集和分析。自1996年以后,该省每年联合厚生劳动省对大学及其它学校学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学生的性别、是否希望就业、就职希望者的专业、就职希望者接受企业内定的日期等。在每年的10月、12月和次年的2月、4月分四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于每年11月、1月和次年3月、5月向全国公布。[2] 这些调查的开展和相关数据的公布,为文部科学省、地方教育委员会、各大学及其它相关机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成为制定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和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 3.召开各种与经济团体相关的联谊会。该省利用各种机会,与经济团体联合会召开各种恳谈会和“全国就业指导说明会”等,借以发动企业支持和理解大学生的就业活动。 (二)厚生劳动省的就业援助 厚生劳动省的就业援助活动主要由厚生劳动省职业安定局负责。 1.对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援助。厚生劳动省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援助措施是支持各个大学依据向厚生劳动大臣的申报而举办的各种免费职业介绍活动;其次是与这些大学合作进行补充式的就业支援活动;另外,对于应届毕业大学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环境,厚生劳动省在行政上也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 在日本厚生劳动省系统内,对于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援助的主要承担者是1999年12月成立的学生职业综合支援中心。[3] 它收集全国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和各地开办的就业见面会的各种招聘信息,用信息网络与各地区经济共同体设置的学生职业中心及其它的县级机构设置的学生职业咨询室连接起来,为设施利用者提供帮助。 此外,厚生劳动省还举办企业与学生直接接触的就业见面会,来加强学生与企业的直接联系与沟通。同时,厚生劳动省还不断加强学生职业中心等的职业咨询功能。[4] 2.对于未就职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毕业活动结束后,仍有一部分毕业生未能就业,学生职业中心等职业安定机构则会继续提供就业援助。在实行职业咨询、介绍之外,必要时也实行三个月的委托训练以及其它的适合未就职毕业者情况的各种援助活动。2001年12月开始实施“年轻者试雇佣事业”。[5] 主要是向未就职毕业者提供短期试雇佣的企业支付一定的奖励金,并向试雇佣期间提供教育训练的企业提供一定的所需费用,以期缩短用人单位的要求和年轻失业者能力之间的差距,使年轻失业者向以后的正式雇佣顺利过渡。 3.职业意识形成援助和就业体验制度。厚生劳动省不断加强与大学的合作以推进职业意识开发事业,尤为重视就业体验制度的导入和推广。为了扩大接受企业的范围,促进接受企业与大学和学生的结合,该省委托日本经济联合会于2001年12月实施了“就业体验制度接受企业开拓事业”。[6] 以此为契机,大力加强与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的合作,促进了就业体验制度的扩大。 (三)大学内部的就业援助 大学是大学生就业援助的主要承担者,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1.完善大学内部的就业指导体制。大学内部的就业指导部门是直接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部门,日本的大学普遍重视大学就业部门的设立。上村和申2001年12月所做的调查显示,日本大学中将就业部门单独作为一个独立部门设立的大学平均占全部大学的80%。其中私立大学90%以上都是单独设立的;国立和公立大学有50%以上是单独设立,30%是由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兼管学生就业工作的。独立设置就业指导部门的大学比率与1991年日本劳动研究机构所做的调查相比,国立和公立大学由不足10%提高到50%。[7] 可见,日本大学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是不断加强的。 大学一般都设有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据统计,大学中设有专门的就业指导人员的平均人数为4.9人,国立和公立大学一般为2.3人,私立大学平均为5.4人。[8] 就业指导人员通常会对每一个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细致入微的指导工作,把握学生的具体就业情况。从大学一年级起,大学内部的就业指导机构就会为新生提供有关就业的教育,安排“现代企业论”等综合课程,使学生对就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从二年级起就会对学生的就业意愿进行调查,根据其意愿联系相关的就业体验企业,使学生对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有实际的体会;从大学三年级起则进行相关的适应能力调查,召开各种就业说明会等活动。总之,就业指导是一个伴随着学生四年大学生活的连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