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6)07-0040-06 一、大学制度创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瓶颈 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像近现代中国这样,多方位地师法其他国家的教育制度与模式了。1904年1月颁布的“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以日本明治维新后形成的教育制度为摹本,成为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近代教育制度。从1912年、1913年先后制定的“壬子癸丑学制”,到1922年11月公布实施的“壬戌学制”,中国教育由师法日本转向学习美国。虽然20世纪20年代后期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时曾经模仿法国的教育体制,一度实行大学区制,但从总体上说,民国时期的高等教育是移植美国的模式。特别是1929年相继颁布的《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新中国成立后,仿照苏联高等教育模式,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全国性院系调整,基本构建了与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与制度。1978年改革开放后,冲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结构模式,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制度,就理所当然地提上了议事日程。 1985年以来,我们始终将体制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20年来迭经改革,我国已在政府对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但在高等学校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方面却至今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一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的弊端尚未消除,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仍然交错混杂,分割不清;另一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遵循高等教育自身规律的体制和机制还未形成,因而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的生产力,使得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尽展所长。大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部位”。 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曾经写过一首七绝,明写峡江奇景,却蕴含深刻哲理:“峡锁群山十万魂,山花四月未缤翻。前林晓忽花全放,多为溪雷一夜奔。”我国现在的大学制度,就是这种“峡锁群山十万魂”的瓶颈部位。只有尽快打通,才能迎来“前林晓忽花全放,多为溪雷一夜奔”的繁盛景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提出:“中国的高等院校改革如同80年代后期的国企改革一样,进退维谷,需要一个突破,尤其需要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设计方面有一个突破瓶颈、打通‘卡夫丁峡谷’的过程。”[1] 笔者认为,要在大学制度创新方面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我们必须充分利用两个难得的契机。一是借助“985工程”的实施,结合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借鉴发达国家研究型大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二是在诸多民办高校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为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鲜活的经验。本文将着重探讨旨在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高校在现代大学制度创新方面的“应为”与“可为”。 二、一流大学建设:大学制度创新的契机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旨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985工程”实施以来,我国高教界围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一主题的研究和讨论正在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我们先后讨论了“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要建世界一流大学”、“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等相互关联且逐步深入的问题。围绕第三层次的问题,教育行政官员、大学校长和学者专家又在探讨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共性与特色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若干共识。 1.一流大学的建设必须首先解决“见识”问题 所谓“见识”问题,亦即对大学教育思想、一流大学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的认识是否具有先进性,是否合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合乎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潮流。一流大学必须将“科学价值”与“应用前景”,“大学使命”与“国家目标”,“追求卓越”与“战胜贫穷”,“重视效率”与“保证公平”恰当而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目标。 2.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创新性投入,而不仅仅是一般的维持性经费投入 实施“985工程”,应该从三个维度,或者说三个视角考虑相应的战略与设想。 一是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将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在现时代,无论从科学的角度、技术的角度,还是制度的角度、观念角度、文化角度,大学都是整个社会创新的最重要的源头之一。”[2] 因此,大学的兴衰与大国的兴衰紧密相关,互为因果。从历史上看,如果不是洪堡和费希特等创建了柏林大学,如果不是19世纪的德国“用现代方式重建了大学”①,德国就不可能迅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科学研究的中心。而美国之所以在全球政治、军事和经济贸易领域以超强态势出现,甚至在很多方面表现得咄咄逼人,也正是因为其拥有哈佛、MIT、斯坦福等数十所世界顶尖大学②。因此,人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若干所“既挑战世界而又包容世界,立足于本国而又面向全球,传承过去而又超越过去,把握未来而又脚踏实地”因而堪称“伟大”的大学,“任何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