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6)04-0089-06 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共同的热点话题。它首先在西方大学掀起,并以蔓延之势向世界各国推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1984年,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提出美国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质量问题;同年,法国《高等教育法》强调,高等教育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伴随着对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视,各种高等教育质量的保证与评估机构应运而生。1992年,英国成立了新的质量审核组织——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2000年,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在华盛顿召开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国际研讨会;2003年,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构联合会(INQAAHE)的统计显示,至少有包括阿尔及利亚和越南在内的47个国家已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构。① 一、高等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机构内部的话题 高等教育机构自存在以来,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类型存在,因此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就是高等教育机构自己的话语问题,这在古代东西方的高等教育中都是如此。在古代的东方国家,专为统治阶级开设的教育是不需要讨论质量问题的,因为当时接受教育的对象只是有限的小部分统治阶层的子弟,同时,大都聘请当时学术精深、德高望重的学者来施教。私学方面,情况也是如此。中国的私学大多由当时的一些鸿儒大士开设,且很早就形成了师从与门派,相互之间较少进行比较,也不需要谈及质量。古印度最早的高等教育学府巴瑞萨和隐士林是由学识渊博的婆罗门学者施教,他们的质量也无需论证。而从古希腊最早的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机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园等来看,他们大都带有僧团或团体性质,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圈子,其教育质量是不允许外人来评述的。进入中世纪大学后,高等教育质量的内部话语权仍在延续,与中世纪其他行会一样,大学的形成是出于学者们对自己的保护。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大学与市民、大学与市政机构的争斗,大学往往通过整体迁徙及成立自己的联合体来捍卫其权力与自治,这些抗争最终都以大学的成功而告终。教会曾一度想控制大学,但大学却灵活地在教会与世俗政权的争斗中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权力。巴黎大学形成了由教师行会对大学进行管理的传统,其间经历了一系列与外部机构的权力斗争,1231年巴黎大学最终摆脱了主教的控制,拥有了结盟权和罢课权,以及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专一权等。同时,国王圣路易承认巴黎大学具有法人资格,使巴黎大学完全摆脱了被监护的地位。而博洛尼亚大学则完全形成了由学生对大学进行管理的传统,大学质量由学生掌控,拒绝外部机构的干涉,这影响了帕多瓦大学和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大学的管理模式。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育质量的自我话语权更是西方大学自治的重要代表。长期以来,英国政府和人民很少干涉大学的发展,以致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两所大学的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学科发展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大学教学管理松散,虽然当时获得学位的唯一要求是参加公开讲座,但“空墙讲座”的情形屡见不鲜;教授职位管理不严使教授选聘中的徇私舞弊现象时有发生;学生考试制度也极不规范,剑桥大学直到1763年才开始采用笔试。而牛津大学学生的毕业条件则为:“在学校寄宿达13周以上;愿意接受英国国教的考查;通过一些装模作样的口试”②。虽然当时有一大批社会人士和学者对大学不满,但他们对大学的现状无可奈何,因为大学质量是大学自己的事情,除非大学生自己愿意进行变革,否则外部人员不得干涉大学。 在经费问题上,大学的资金获得也与教育质量评估无关。西方传统大学多为私立大学,他们有自己的地产,同时也有社会的捐赠和学生的学费,在经费上基本是自主筹集,自主使用,自主管理。欧洲最早的学院——巴黎大学的迪克斯—惠特学院就是由私人捐赠而建的。而在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的中世纪学生型大学中,学生成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投资者,从而拥有对大学甚至对教师的管理权。 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高等教育质量内部话语权的第一次冲击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首先是对其人才培养理念的冲击。文艺复兴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的发现与人的解放,由此围绕着高等教育讨论的核心是大学应实施培养真正的人所需要的自由教育,并对中世纪大学经院哲学的教学及其质量进行了猛烈抨击。 1519年,维夫斯的《反对伪辩证法》对中世纪大学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出批评。他认为经院主义教育内容的核心即辩证法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探索各种知识的工具,教学不应以其为目的。他指出,谁能忍受一个画家用一生的时光去准备画笔、去调制颜料而不去作画?谁能忍受一个补鞋匠用一生的时光去磨针、磨锥子、磨刀以及鼓弄丝线却不去补鞋?整天学习辩证法满足于争辩取胜,而不用这一工具去探索知识,是虚度时光,与不作画的画家和不补鞋的鞋匠是一路货色。③ 同时,维夫斯还对经院主义的学术基础——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进行了批判,认为其有严重缺陷。科利特不仅批判经院神学的方法,还批评经院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并对当时的大学权威阿奎那和奥古斯丁等人提出了批判,他问道“你为什么向我赞颂像阿奎那这样的人?如果他不是这样妄自尊大……他肯定不会往其中掺进他那亵渎上帝的哲学从而败坏基督的整个教导”④。人文主义者除了对大学进行批判外,还对大学教育施加各种影响。他们把一些以人为中心的新学科带进大学,并直接创立新学院以与传统大学落后的质量对抗。1530年,人文主义学者比代说服国王弗兰西斯一世在巴黎建立了法兰西学院,与教会大学分庭抗礼。在宗教改革的影响下,英国于1535年成立皇家委员会管理牛津和剑桥大学,并把大学课程纳入管理;16世纪70年代,伊丽莎白女王向两所大学颁布新章程,试图控制讲座、学位等所有事情。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