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18(2006)05-0001-03 理论研究是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文化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理论构建方式,可以帮助和指导我们深入地揭示文化与交际行为、社会或组织行为的关系。19世纪以来,国际上文化学学者们对于文化理论的构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不少研究都集中在文化的界定和文化与人际行为的关系上面,似乎只有弄清了文化与人际行为、社会行为和组织行为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解决或回答一系列与文化有关的问题。作者在着手研究大学文化时,发现运用组织文化理论研究大学文化容易流于静态地描述,不能动态地描述大学作为一个组织的文化共性、文化个性,也不能更好地解释它与元文化(例如社会文化、先进文化等)、与亚文化(例如院系文化、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大学文化)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与非文化因素(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作者希望能从其他文化理论中寻找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大学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近年来,西方在文化研究方面的主流研究成果中关于“文化分层”理论的研究不少,本文将对此进行回顾,并探讨对当前大学文化研究具有启示意义的分析工具。 一、西方“文化分层”理论模型简析 西方关于文化的主流研究基本认为:首先,文化是由某一群体共享的因素构成的;其次,文化是组织成员行为的解释框架;第三,文化既是所有成员共享的,但是不同群体的文化具有典型性。对于以上关于文化的这些理解,我们都可以通过当代著名文化研究专家霍夫斯塔德(Geert Hofstede)的解说得到进一步确认,他曾经把文化界定为“是一个群体中的成员区别于其他群体成员的集体性的精神规划”(the collective programming of the mind)[1]。这些学者对文化的理解多数时候认为文化是潜意识的,它体现的是一个特定组织的共同价值观。 从种种关于文化的表述中,我们还发现研究者倾向于认为文化是分层的。最粗糙的分法是把文化分为两层:一层是可以看得见的“典型”层次,例如典型的行为方式或者文化产品等;一层是看不见的共同“核心”层次,主要指价值观等。文化的“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是对这种观点的简洁诠释。关于文化分层的比较有意义的模型是霍夫斯塔德对文化的解析,为了更好地让人们了解文化,他把某一民族的文化比喻成一个洋葱,有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称象征物(Symbols),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人的肉眼能看见的,很容易看出来。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Heroes),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英雄的性格也就多多少少地代表了此文化里大多数人的性格,因此,了解英雄的性格,很大程度上也就了解英雄所在的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Rituals),礼仪是每种文化里的对人和自然独特的表示方式,比如在中国文化里,主要场合吃饭时的位置安排,很有讲究。最里面的一层是价值观(Values),指的是什么是好与坏,什么是美和丑,这些标准因文化不一样而截然不同。价值观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也是文化的基石,其与空气一般,我们每天都在其中,可又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思宾塞—奥蒂提出的分层在文化洋葱模型中显得更符合逻辑。她把基本假定和价值观放在了同一个层次,作为民族文化的内部核心层,包括信仰、态度和习俗;它影响接着外面的“体制和制度”层;再接着外面的一层是“仪式和行为”、“人工制品和产品”,一种代表人的行为模式,一种代表非行为模式。该模型与前种模型相比,更易被学界接受:第一,以上两种模型是关于文化的“两层法”,但是两层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第二,对价值观进行了细化和分解,因而把价值观表述得更加精确了,价值观本是一个难以操作的概念,现在变成“态度、信仰和行为习惯”,就具体得多了。 根据以上讨论,我们发现文化分层理论(也被形象地称为“洋葱”理论)较好地回答了什么应该被包括在文化当中的问题。“洋葱”理论比较清楚地勾勒出文化的内容可以被结构性地描述为一系列共同的基本假定和价值观以及在这些价值观支配下的行为规范、态度和信仰,还包括体制和制度,最后是人类非行为表现方式(人工制品和产品)和人类的行为性表现方式(仪式和行为)。研究大学文化,我们就可以从以上几个不同的分层入手搜集相关的资料。 我们还发现,与沙恩为代表的组织文化学派的学者相比,“洋葱”理论的研究者用理论自身的贡献弥补了组织文化理论关于文化内容、结构研究的不足。首先,洋葱理论解决了组织文化理论模型中文化的各个维度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不清楚的问题;其次,在组织理论中各个文化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层次,但是在它们之间划出的明确的界线是武断的。以上两个理论缺陷,在“洋葱”模型里都得到了初步解决。例如,在思宾塞—奥蒂的洋葱模型中,她利用层与层之间的虚线来表示各个相邻的层次之间的界线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其次,该模型的“礼仪和仪式”与“人工制品”是两个并列的文化维度,不存在组织文化学者所认为的层次递进关系,因为前者代表的是与人类的行为有关的文化符号,后者是与人的行为无关的文化表现形式。这一点看起来更符合逻辑。 二、以“文化分层”理论为例研究大学文化 文化理论的出现与丰富为社会科学描述人类社会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随着世界的急剧变化,社会科学领域掀起了一阵研究文化主题的热潮。各种各样的社会理论不得不对以前的传统思维方式、古典视角与研究范式进行重新思考。教育学者在重视文化研究时,一直把建立一种可行的文化理论作为自身学科与研究内容的必要前提。作者在进行大学文化研究之初,也试图对现有的文化理论进行梳理。总的来说,在研究跨文化理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洋葱”理论能够对目前以组织文化理论为主导研究大学文化的取向进行支持和补充,也能对其中的悖论进行一些合理解释。在这里,作者就文化研究中的“洋葱”理论对大学文化研究的取向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