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跨国主义的兴起——背景与趋势 近年来,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见诸于各种报章、期刊杂志的是一系列新的语词与概念,如“无边界高等教育”、“全球化课程”、“教育服务贸易”……这些语词,一方面,向我们表明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些新的走向和特点;[1] 另一方面,更向我们揭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些新的背景: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教学”与“研究”两个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知识经济蓬勃地发展,知识的重要性彰显,全球范围内对高等教育与培训的需求越来越为旺盛;信息科技持续地进步,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传统的空间和时间对高等教育拓展的局限越来越弱;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服务边缘和中心地位不断凸显,高等教育服务的短缺和过剩产生了更大的“推力”和“拉力”;教育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趋势增强,在国际组织的推动以及发达国家政府的积极扶持下,高等教育资源也不断地在加快流动。 在这样的背景之中,尤其是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下,GATS以及一系列双边或地区性协议的签署,使得现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其一,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行动者增多,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主体(higher education provider)多样化。Svava Bjarnason[2] 就曾指出了四类提供跨国高等教育服务的主体:公立教育提供者,私立非营利性教育提供者,私立营利性教育提供者以及公司化大学。除此之外,各类出版商,各种国际性组织,都有可能参与到跨国的高等教育服务中来。以美国的Laureate教育集团为例,作为一所跨国的营利性教育公司,仅2004到2005年之间,它就给全球12个国家逾16万的学生提供了高等教育服务。 其二,对市场的作用以及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强调。如果说,曾经有过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基于扩大政治影响考虑的话,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则是在建构一种国际教育服务贸易。[3] 其三,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体在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增强了自己的企业化努力(entrepreneurial efforts)。所谓企业化努力,并不一定指高等教育机构的营利性努力,它是指有关高等教育机构试图通过组织和管理的革新,以谋求对外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从而满足自身追求卓越、不断进步的发展需求。市场机制的引入以及一系列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一方面,使得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自由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内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样,许多高等教育机构也不得不开始积极投入市场,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积极在海外拓展盈利性的学习项目或分支。例如英国的诺丁汉大学,就分别于2000年和2005年在马来西亚和中国建立了分校和合作大学。 其四,高等教育资源流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虽然说目前情况下,学生的跨国流动仍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但是教育项目和院校的跨国流动趋势也在不断加强。 不难看出,而今的高等教育,已经呈现出一幅与以往不尽相同的国际化图景。在这样的图景之中,一种高等教育的“新跨国主义”悄然兴起。 新跨国主义的含义、特点 新跨国主义(The New Transnationlism)代表了高等教育跨国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取向。它以学习项目和学校的跨国流动为特点,以高等教育机构的跨国运作、合作和远程跨国教学为主要形式。 与高等教育传统的跨国形式——学生、学者的跨国流动——相比,新跨国主义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其一,它表明了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流动的不仅仅可以是人,还可以是教育项目和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其二,它更强调高等教育提供者的主观努力,要求积极的市场开拓,例如建立海外分支,推广教学项目;其三,它的实现形式更加多样,授权课程、联合项目等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其四,它有很强的市场导向性,一般根据市场需求办学或开设教育项目;其五,目前来说,它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发展迅速(见表1)。
新跨国主义的形式 新跨国主义主要有三种形式,他们分别是:本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外的运作;本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的学校合作,开设的联合学术项目;通过远程技术实现的远距离教学。 本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外的运作 高等教育机构在境外运作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8世纪随着殖民主义的扩张,那些所谓的宗主国就在按自己的教育模式,向殖民国家输出教育,[4] 一些高等教育机构在本国政府的推动下纷纷于国外建立了自己的分校或按自己的样板建立了新学校。但是,现今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境外的运作,显然有着不同的动因、特点以及形式(见表2)。
与早期海外运作的努力相比,现今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境外的运作呈现出市场导向、主体多元以及形式多样等一些特点。 现在的高等教育机构在海外的运作形式更为多样,其主要形式有三种:一种形式为本国高等教育机构直接在国外开设分校,创办国外分支或学习中心;第二种形式为本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开设新校;第三种形式为本国高等教育机构收购或者部分收购国外大学,直接拓展自身教学服务的范围。那些在国外直接建立的分支,如同其他正规教学机构一样,以实体的形式出现,有教学班级、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并且提供完全学位的学术项目。本国高等教育机构收购或者部分收购国外大学的情况也常常发生,[5] 这类机构常为赢利性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关于高等教育机构在境外开设分校的活动,没有什么世界性的全局性数据。但是从某些国家的相关统计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其发展的大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