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与知识范式的转换 从世界范围来看,当前高等教育发展最为显著的变化是由精英向大众化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着高等教育与社会之间许多基本关系的急剧变化。其中,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的判定、高等教育的定位仍以学术取向所主导的认识以及高等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起着不可替代作用的理解,都在现实社会急剧变迁面前面临着挑战,这种挑战在高等教育与知识、社会之间的关系上得以充分彰显。 从高等教育内部来看,在高等教育中所涉及的活动主要就是学术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专业化过程,而这种活动以及这种活动的专业化努力从中世纪的大学就已经开始了。“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加强了这样的观点,如果要使智力活动的契机不被消散,那么在取得学术成就之后,必须迅速作出制度上的反应。缺乏固定的组织,在开始时也许为自由探究提供了机会,但是经久不息和有控制的发展只有通过制度上的构架才能得到。”① 大学的产生是适应保存知识和学术成就孕育而生的制度性安排。因此,通过围绕知识的特性所进行的学科分工和制度安排,通过学术组织所遵循的学术信念和价值观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强有力的象征性作用,通过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从事的学科以及伴随而生的学术信念产生的学术权力,使得高等教育成为了控制高深知识和方法的社会机构。由于它所传承的是各个国家以及各个民族文化中较为深奥的思想和相关的技能,从而使生活在高等教育组织中的教师的活动主要就是发现、保存、提炼、传授和应用知识。因此“知识材料,尤其是高深的知识材料,处于任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和实质的核心。不仅历史上如此,不同的社会也同样如此。”② 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的近8个世纪里,认为学科和专业为学术思想所独有的理念逐渐在大学里大行其道,人们遵从大学的本质是发展纯学术的大学发展理念。因此,纽曼主张大学是保存和传授普遍知识的场所,断言大学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功利,而是为了传播永恒的真理,大学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高等教育这一学术组织所呈现的高深知识的专门化的特征,使得学术专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变得越来越细化,面越来越狭窄,内部也变得越来越有序,专业化的过程也越发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为独特的路径及方法。这一取向导致融于高等教育组织中的人们热衷于保存、提炼和传授的不再仅仅是普通的知识,而是他们以专家的身份所拥有的特定、高深的知识体系。 但这种大学发展的理念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成为“只是代表一种对理想化了的过去的回忆,一种并不能阻止现实向另外方向发展的怀旧观念。”③ 在人们看来,这是因为在知识型社会之前,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是小规模的,是艰深的,社会能够赋予这些数量不多的拥有极大自主权和特有权利的大学履行这些职责,大学扮演的角色仅仅是社会的点缀物与装饰品,发挥的作用仅仅只是在传播高深的知识。高等教育扮演的角色和定位仅仅是“社会中的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知识、社会三者的关系中所凸显着的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对独立的,它无须更多地了解社会的需要,而游离于社会的发展之外。现今一切都被颠转了过来并发生着变化,社会、知识、高等教育三者关系的重新排列重构着三者的关系,高等教育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已从“社会中的高等教育”转化到“社会的高等教育”,它已难于游离在社会的现实需要之外而独善其身,它须满足、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这是因为:(1)社会和高等教育在旨趣和承担的义务上的重叠正变得日益扩大和彰显,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扮演的是社会的组织,而不仅仅是一个在社会中的组织;(2)社会正在建构自己对知识定义的界定与理解,知识生产不再仅仅是高等教育独此一家,知识正日益变成游离于高等教育的一个独立的力量;(3)高等教育正在被要求呈现这些外在于高等教育系统的知识定义,而且满足这些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④ 在以往的高等教育与知识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中,高等教育通过研究强化人们的理解,通过教学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高等教育扮演着传授知识给社会的角色,它有着自己的知识定义,并把自己所理解的知识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和通过研究成果的传播这两种途径来影响社会的发展。然而到了当代社会,以学术取向为标准进行知识生产和传递知识的这两种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传递技术知识的现实需要。这是因为,技术知识日益产生在大学之外的科学家工作的大型工厂的实验室里,他们也在进行知识和技艺的生产和寻求在知识传递中的学术认可,所以大学不可能是也不再是提供知识和技艺的唯一场所,也不可能是培养高水平专家的唯一地方。在现代社会里,社会的旨趣已不仅仅是对学术的追问,随着市场化的取向,人们日益把在劳动力市场中具有可操作的、可计算性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知识类型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由于高等教育所具有的传授知识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被看作是一种经济投资。当今高等教育特征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人们日益关心的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划、数量、收入、产出、绩效、产品的提供能力以及社会的贡献率,而不是其他。 二、高等教育中的两种知识范式与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所盛行的技术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生活秩序以及现代社会生活自身的意义。现代社会往往将技术看成社会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们把当代文明称为科技文明,并将科学与技术当作文明的本质特征。在技术与文化之间的相互条件关系中,技术的发展是自变量,而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因变量,技术的利用与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自由程度与发展,人与社会都被“技术形态化”。这种文化上的技术决定论虽然遭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反驳:作为文化发展指示器的财富的增长和文化发展本身之间并不完全成正相关,但这种社会的发展理念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也必然有所反映。这些旨趣反映的就是“操作主义”的取向在高等教育中日益占据了主导的地位,现代社会召唤着高等教育发展所有的学生有效操作的能力,否则高等教育就没有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为此,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就要有一个基本的转变,这一转变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应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沉思转到对问题的解决。因而,在高等教育中出现了一个日渐起到主导作用的观念,它的话语表现就是“操作主义”。它出现的结果导致在对高等教育的描述和对学生质量的诉求上,直觉、理解、反思、智慧和批判被淡化了,取而代之的是技巧、能力、输出、信息、技术和灵活性。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把知识仅仅视为来自于学科的观点,把知识视为“给予”的观点,把知识解读为关于知识的理解的观点,在操作主义的眼中都是可怀疑的,都是虚妄的。在操作主义看来,学生应是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个体,应是展现操作能力于实际工作中并高效工作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