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三、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转变 从以上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其社会基础的分析来看,“十一五”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应该从数量增长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在2005年1 月召开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间,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扩大规模,而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要下决心逐步稳定发展规模”。[24] 1.新时期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掌握高新知识的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等教育的竞争,而高等教育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集中体现在质量和水平上。可以说,高等教育的质量将是提高综合国力的根本保证。我国高等教育的数量扩张始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年代,质量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大学的生命,还在于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如果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质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培养的人才素质不高,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有负于国人的期望,而且在国际社会竞争中难免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从当前我国的情况看,由于数量增长过快,高等教育体系自身还没来得及进行适当调整,以至于已经出现了一些高校因招不到学生而被迫走向关门的现象;并且,我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大量的毕业生长期待业,这对毕业生及其家庭不论经济上还是心理上都难以承受,如果再不集中力量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质量,类似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这对教育资源还不富足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大浪费,最终也不利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及时放慢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而不能像西方一些高等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那样,在二战后经历了一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数量扩充之后,才放慢发展速度,开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 2.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 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质量是发展的更高要求。由于数量和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对矛盾,在一定时期内总有主次之分,这已为西方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所证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资源缺乏,更难以做到质量提高与数量增长的同步和协调,这就必然有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由于事物的发展必须首先拥有一定的“数量”,因此“数量”的发展是基础,没有“数量”就谈不上“质量”;但反过来,仅停留在数量上的发展显然不是真正的发展,质量提高是发展的目的。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相对于人口来说数量偏少,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要抓的主要矛盾,也因此成为上世纪末进行数量扩充的重要原因;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同样不高,也需要努力提高。如今经过几年的大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数量大幅提高,总体规模扩展了3倍多,已跃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高中升学率迅速提高。但是,数量的大发展在客观上带来了一些影响质量提高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而数量发展取得的成就也为提高质量打下了基础。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做大容易做强难,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征土地、盖房子、聘教师、招学生等较容易解决,但在高等教育质量的已有基础不能改变的情况下,要聘得高质量的教师、招收优秀的学生、实施高质量的办学和管理、树立办学特色却需要长期的积淀。正因如此,我们不能以牺牲质量来换取数量的大发展,而应在初步解决数量发展的问题之后,及时将质量提高作为新时期发展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抓紧抓好。 四、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根据高等教育质量发展的有关要求,结合上述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情况及其发展的外部条件,我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1.控制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速度,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如前所述,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的急剧扩张已带来了不少影响质量提高的因素,鉴于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的这种矛盾性,要提高质量就得使高等教育数量的增长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即一个合理的增长区间。合理增长区间的确定既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又要考虑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这就有必要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进行理性的预测。有学者根据过去5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趋势,略去1999年以来大扩招的特殊年份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用高等教育学生数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二阶自回归趋势方程推算出到2020年,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数将达到2400~3100万人,毛入学率将达到36.29~47.7%(见表5)。要达到这个近似于“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目标,2003~2020年间,大学生数年均增长率约为2%~3%即可。考虑到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周期性波动仍然不可避免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今后我国高等学校学生数年增长率的理想区间应控制在2—7%内为宜。[25] 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幅度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自身的质量要求、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变动等因素进行宏观调控,将前几年超常规的大发展速度,回调至适当的增长区间。这是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的一大前提。 表5 2003年~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扩张趋势
资料来源:谢作栩,黄荣坦.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宏观调控模型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004(6):18—24. 2.调整高等教育结构,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高等教育大众化不仅是表面上的数量扩张,还在于高等教育内在结构的变迁。由于“多样化”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必须按照这种要求调整和优化自己的内在结构,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首先是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调整。由于高等教育在数量上急剧扩大,客观上要求它面向不同层次的社会需要,既要培养高精尖的研究型人才,也要培养中档管理人才、应用技术人才,还要培养更大数量的职业操作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在迅速大扩张过程中没来得及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今后应结合社会发展需要确立不同层次高等教育的规模、培养目标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是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在学校类型结构、科类结构乃至专业结构上,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学科和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在迅速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这一方面要求高校主动结合社会需求特别是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调整科类和专业结构,培养“适销对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使高校的类型、科类和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协调。再次是高等教育形式结构调整。在办学形式上,目前我国虽已初步确立以政府举办为主,公办、民办、国有民营等多样并举的新格局,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偏小,政府财力不足,不适应高等教育进一步大众化的要求,今后调整的方向是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力度,提高民办高等教育的比重。除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以外,受数量大扩张影响的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也有待于调整。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的扩张速度远高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使经济发展水平较差而高等教育发展又缺少中央支持的中西部地区面临发展困难,从而进一步拉大了与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差距。在今后的调整中,应充分考虑高等教育发展的区域平衡,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