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6)05—0161—04 一、教育目的及其分类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讲,人的行为一般都是先由需要激发动机,然后经过在一定价值或者是非标准层面上的分析判断,趋利避害之后产生的,高等学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也是这样。教育目的是我们从事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做出各种教育行为的首要依据,也是我们所有教育行为的最终归结点,有着宏观指导和全局约束的双重作用。对教育目的的界定和细分,对于指导高等学校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1.教育目的内涵 从本质上讲,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形成的对于教育活动完成时所要达到的结果的预先反映。它指明了参与教育活动的意图,是确定教育任务、建立教育制度、选择教育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根本依据,对整个教育过程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我国的教育目的把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有机地结合,表明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人才的培养途径及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 现实中,人们一直站在哲学取向教学论观点上,把教育目的抽象化、概括化,以便于人们理解和记忆,但是模糊的言语叙述,加重了其操作难度。笔者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是一个以教育目的为指导,以各级各类办学目标为保证,包含各类课程以及每个单元、课时教学目的在内的目标体系。可以把教育目的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宗旨,即培养具有何种社会价值社会成员的规定;第二层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宗旨,第三层专指可观察测量的具体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目标分层使得教育目的变得具体可行,既凸显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风格与特色,也为教育目的的个性化和教育服务的多样化提供了前提准备,在满足个体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同时,体现了教育的人本关怀。 2.教育目的分类 “美国以布卢姆(B·S·Bloom)为首的一个委员会,于1956年、1964年、1972年先后公布了认知、情感、心因动作(psychomotor skill)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其中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共分为六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级依次是: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和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心因动作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七级: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性,适应和创新”。这种将人的发展分为认知、情感、心因动作三大领域的分类方法,在学术上得到了广泛认可,也涵盖了我国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德、智、体等三大方面,是从人的发展角度对德、智、体等方面的科学总结。虽然这种分类仅限于上述教育目的分层的第三层,但其可测量与可观察的特征,决定了其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这种分类指导下的教育质量,虽然不排斥考试这种教学评价手段,但是绝不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才能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认知、情感、心因动作的发展水平,判断其是否具有“求异和超越意识,自由精神,独立人格,民主权利”。学校工作的评估重点则放在判断其活动是否有利于保障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探索性以及民主和人文精神的形成等方面,以实现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正如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所说,要使大学真正成为“能够培养独立思想能力、清晰的头脑、想象力等个人成功必备的品质的场所,而具有这种品质的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保证”。 二、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ISO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 高等学校引入ISO9000 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而教育质量不是模糊的,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上是可以分解的,特别是随着教育目标分类学说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上述教育目的分类的多层次分解,制定精细可操作的教育质量标准,从而为ISO9000 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操作依据。 1.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特点 第一,全新的服务意识。传统教育思想中,受教育者是被管理者,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自主权和主观能动作用。2000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八项原则中,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放在首位,对学校来说,学生是学校教育服务的直接顾客,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前提,通过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的质量管理模式,明确的部门权限与质量目标,规范化的个体工作程序,强化学校主体的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这就凸显了学生对学校这一教育组织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持续改进过程。持续改进过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渐进式改进,一种是突变式改进,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作用,体现了哲学中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关系。前者是在根本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针对局部的较小改动,一般采用PDCA循环,即:策划、实施、检查、修改,后者是对原有体系的根本性改变或是重新设计。 2.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对实现教育目的的作用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理念、规范我国高校的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其“以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的基本原则,将更好地保证教育功能的发挥,推动教育目的的实现,最终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