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诉求,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引发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既展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困境,又体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艰难。但是,在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上,目前的高等教育理论似乎还无法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合理的解释和价值判断,以至于在某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许多人不得不依附于西方的高等教育理论。如何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指导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从本土化的视角反思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从本土化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涉及到众多的理论命题和教育改革实践,对于“后发现代化”国家而言,都面临着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在一般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既要立足于本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和本土文化,又要善于引进和消化国外高等教育理论。这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共识,也是人们所熟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但时至今日,作为一个理论命题,在完成这一理论命题的实现方式上,不同的主体对此却有不同的态度。有的推崇“由内到外”的本土化,即完全依靠本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实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有的则倡导“由外到内”的本土化,即通过引进和改造外国高等教育理论实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上述二种主张,对“本土化”的理解似乎都不够完整,都不同程度的将本土化视为一维的和单向的过程。事实上,本土化是多维的和双向的选择过程,单纯的“由外到内”或“由内到外”都无法揭示本土化的内涵,更无法实现本国高等教育的理论创新。 从本土化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理论创新,必须回答三个问题:即何谓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高等教育理论为何要本土化、高等教育理论如何才能本土化。 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与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相伴生。事实上,任何一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都彰显着本土化的品质,包含着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内涵。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与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实践相关联,正视高等教育实践的本土化,才使人们在国际化的进程中,把本土化与国际化相提并论,并赋予本土化新的内涵。高等教育本土化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更高表现形式的本土化。只要高等教育的上层建筑属性依然存在,只要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依然存在,高等教育本土化就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任何国家的高等教育理论创新,都是在自己特定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完成的,即使是在相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的环境内,由于高等教育的传统不同,地域不同,实现高等教育的方式也有极大的区别,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同样是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在英国就缺乏私立高等教育的传统,而在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则十分发达。这种差异既是文化传统的差异,也可以说是本土化的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滋生于千年文化传统的高等教育,更是体现着强烈的本土化特征,其文化传统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甚至超过人们的理性认识。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作为一种世界范围内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则缺乏广泛的实践上的认同,高等职业教育只能是政府和教育理论工作者希冀的一种教育方式,但在受教育者的思维中,却难以把它纳入高等教育的主流。因此,对中国职业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就不应是对西方国家“双元制”等的简单复制,它首先需要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内在理论的创新和制度改造,即是在本土化基础上的一种重建。再以目前我国发展较快的民办高等教育为例。改革开放以来重新出现的民办高校,都是以投资办学为主要方式和主要价值取向,这就使长期建立的捐资办学的理念的根基出现了明显的“断裂”。在人们的思维惯性中,由于社会对投资办学还缺乏明晰的认识,自觉不自觉地依然在用捐资办学的理论和政策指导着今天的民办高等教育实践。可以说,基于捐资办学的高等教育理论,根本无法回答和解释我国今天的基于投资办学的民办高等教育。可是当我们试图用西方的私立营利性高等教育理论解读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时候,又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冲突。这同样是高等教育理论创新面临的本土化的挑战。 高等教育理论本土化是一个多层面的研究主题,它不但包括研究主题的选择,而且包括理论架构、概念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的确立。从理论轨迹上看,路径大致有两条:一是“由外到内”的本土化,即国外的高等教育理论在本土被吸收、认同进而转化为本土高等教育理论构成的过程,其核心和焦点在于如何对外来的高等教育理论进行理性的批判和反省,对应的是“外来化”或“进口化”。二是“由内到外”的本土化,即自主创新高等教育理论的过程,本质上表现为研究对象之时空的本土化与研究主题的本土化,对应的是“全球化”或“国际化”。对于后一条线路的本土化,原本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之所以提出这个命题就在于目前仍有学者认为,源自本土的东西或研究本土的东西不存在本土“化”的问题。客观地说,这种观点在一定的语境下是有道理的,但若在全球化或国际化的语境中,立足于本土文化与本土高等教育实践的研究应该是一种“本土化”的研究,其产生的理论也应该是一种本土化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