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具有体量大、政府管理的初始力度强、调控层次丰富等特征。这为将数学建模、动力系统、场分析方法引入研究生教育研究提供了客体背景和效益收获。建立定量理论的目标在于将教育学的理论和我国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的统计数字相结合,建立具有预测能力的指导框架,并在此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案例研究。 研究生教育学有如下特征:①研究生教育位于教育链的最高端;②研究生教育的运行动力有宏观与微观两个层次;③研究生教育受到其内在体制结构的强烈影响。特征一使得研究生教育学在教育学的一般框架上还添加了学科发展和知识创新的内容。前者使得我们必须在学科空间上探讨研究生教育学;后者使得研究生教育不光涉及到资源的配置,还伴随有资源的增生(即知识与人才的新生)。特征二预示着研究生教育将包括以培养机制、知识创新动力和学科发展动力等为核心的微观教育学理论,和以宏观资源配置、调控、管理、发展预测为核心的宏观教育学理论。特征三预示了研究生教育的学科结构、管理结构和培养结构这些内变量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在中国这样一个研究生教育历史短、体量大、实行国家学位的具体背景下尤为如此。 研究生教育还与其特有的经济基础、文化传承和社会学功能有关。研究生教育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产物,其学科结构与学科资源的投入必然相关;在某学校或学科实施研究生教育时,也需要满足其对应的经济门槛。 研究生教育的文化传承可体现为在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四种发展模式:以英国绅士淑女型教育为背景、以好奇心驱动为动力的书院式研究生教育:以德国哥廷根学派为代表、以学科群师徒传承为特征的集群式研究生教育;以美国二战后在研究生院管理框架下的大规模、多学科为特征的集成式研究生教育;以中国在最近20年形成的,以国家、地方、学位授予单位来实行的多层次管理与调控为特征的高速发展式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学功能已经逐步为人们所认识[1],它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层次流动与地域间流动,并通过学位授权单位的申请带动区域社会发展,提升了教育为社会服务的等级。 作为研究生教育学定量理论的一个新视角,本文试图阐述研究生教育动力学。从微观层面来看:研究生教育动力学旨在揭示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动力与阻力,并以动力学演化方程的形式来加以精确表达。从宏观层面来看:研究生教育动力学旨在以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在学科空间和历史维度的构架下探讨对研究生教育的宏观调控规律。囿于篇幅和笔者的认识,本文仅阐述这一新学科分支的初步设想,有关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进一步描述(包括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定性讨论和典型应用案例的引导)将在后文中展开。为照顾本刊的习惯体例和读者的阅读取向,这里省略了有关的数学表示。 类比于微观经济学的三项基本假设[2] 和宏观经济学中的国家干预假定[3],现提出研究生教育学的四项基本假设,作为建立理论框架的出发点。 1.学科个体假设 类似于经济人假设,我们假设学科个体具有利己性和有限理性。学科的利己性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学科个体的向上演化提供动力,类似于人本主义哲学的本能动力说[4];另一方面,学科的利己性可能抑制相邻学科的发展,并可能造成本学科的泡沫。由学科的有限理性可导致如下推论:①学科个体的自身行为将遵循利益最大化原理;②必须有更高层次的调控来制约和引导学科个体的有限理性;③必须在研究生教育中建立维护教育秩序的结构。 2.资源稀缺假设 研究生教育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而各学科个体或学科联合体对发展的需求是无限的。因此,研究生教育的有限目标与优化发展将成为永恒的主题。仿照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这一假设下将导致供求原理和作为其运作手段的均衡分析[2]。 3.产品继承假设 对任一学科个体而言,它所培养的人才和产生的知识具有继承性。该学科的现状、行为和演化趋势将是其人才培养和知识累积的历史基础。因此,学科演化的动力并不仅仅在于其表观利益,也来自于其演化自身。除直接继承外,学科个体还可以通过间接继承来获得相邻学科的知识和人才。 4.控制递减假设 中国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初期,在国家学位的理念下,采用了近似于刚性化的国家控制。在研究生教育的后续发展过程中,一直通过控制递减,来逐步释放研究生教育系统的活力。随着学科理性与学科建设资源随发展而增强,研究生教育的宏观理念也应该逐步实行从类本位向个体本位的过渡。 本文在第二节描述研究生教育的定量表征,在第三节中给出研究生教育动力学的基本框架,在第四节中对研究生教育动力学予以总结和展望。 二、研究生教育的定量表征 1.经纬结构 研究生教育具有由学科经轴与教育纬度交织而成的经纬结构。一方面是呈树状延伸的学科生长树:自干至梢,按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知识面、知识线、知识点的脉络来实现学科覆盖;另一方面是横向贯穿教育平台:按照知识层面、知识教育阶段、知识深度等分类来自下而上地组织知识传授。 研究生教育具有纵向与横向的连通性。研究生教育的纵向贯穿表现为从学科基础、学科前沿、研究方向、研究选题、主要创新点,到关键环节的一个逐步聚焦的过程。研究生教育的横向连通体现为由跨学科选课、副科教育、跨学科选题、跨学科交流、移植式创新,到方法借鉴的一个选择性的横向连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