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高校经历了曲折短暂而又快速地发展,形成了自身相对独特的组织文化。大多数民办高校缺少政府的有力支持,甚至还受公立院校排挤和打压,发展的初期多是依靠办学者个人或少数先驱者的奋斗和冒险精神而成,民办教育也走过了一条从争取一般性法律政策许可到获得专门法律条例的肯定、从计划外边缘身份逐步过渡为市场内外的非边缘化地位的曲折历程。由于这种特殊的发展渊源与轨迹,民办高校整体上表现出不同于公立院校的组织文化特性。 一、家族化管理 我国民办高校的举办人员主要来源于企业、政府离退休官员、公立高校教职员,学校的办学投入也主要表现为企业投资、个人独资或合资以及利用银行信贷,尤其是早期办学者作为先锋多以个人出资、滚动积累为主,早期从事民办高等教育也多属于个体为主的办学行为。 民办高校发展的经历是家族式管理的渊源。当民办高等院校还是教育领域新生事物的时候,民办高校的发展更多是依靠举办者个人的无畏勇气和勇于冒险的精神,许多今天看来都习以为常的行为在当时都属于典型的个人创新行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没有计划内生源,也不存在社会认可的文凭,可是举办者却利用举办自学考试培训的方式加以解决;资金不足没有自己的校园校舍就采取租赁的方式,师资与管理力量缺乏就从公立院校离岗和在岗人员中聘请从事专兼职工作,并利用办学盈余作为学校积累的基础。因此,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发展和举办者的个人创新能力、冒险探索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密不可分,并由此形成了现在我国民办高校中典型的组织特征之一,即学校管理的家族控制、学校权力的高度集中、家长式作风盛行。 法理上的模糊产权是家族化管理的驱动力。经历一段时期蓬勃发展和扩招后教育服务市场的洗礼,办学出现两极化趋势,部分学校规模逐步扩大和部分学校止步不前甚至消亡同时存在,可是相比于初期,生存下来的多数民办高校都已经积累了一定办学资产,尽管有的院校尚处于负债经营的状况。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超越于法律建设的步伐,现有的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都没有对民办高校的产权给定一个明确的界定。根据国际上常见的关于产权[1] 的理论,产权主要存在法理上的产权和事实上的产权,前者是法律规定的完全产权,是法律赋予的财产控制权、所有权及由此享有的财产权利与义务;后者是人们依照适合自身的方法去使用财产的权利,尽管他们不是所有者。两种产权的区别可以通过公司的例子加以理解:股东拥有公司的法理上的产权,不过股东们通常并不直接掌控资产,而交由公司的实际管理者负责,于是这些实际管理者就拥有了事实上的产权。用这种产权理论比照我国民办高校的产权,恰好折射出我国民办高校法理上的产权模糊与事实上的产权明确的现象。民办高校举办者为了获得产权而采用事实控制的方式也是家族式管理盛行的主要驱动力,可以估计的是,在没有获得法理上的学校产权以前,这种管理方式还能存续较长时期。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家族化管理的必然性。家族化管理具有独特的优点,民办高校真正的发展时期很短,总体上依然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与民营企业一样,民办高校没有政府大力支持,面临着公立院校的竞争,学校创办初期能够依赖的最有力的团队就是家族成员。家族内部的血缘、亲情关系形成的天然凝聚力,有利于学校前期的创立和形成办学积累,创业期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匮乏,而家族成员可以不计报酬、忘我地投入学校发展事务,管理成员内部也容易形成一致的发展目标,这些都利于学校的快速发展和积累办学投入;此外,学校发展中组织间沟通,由于这种家族化成员,降低了协调成本,创业初期不存在利益分配等影响组织成长的问题,家族成员容易在办学观念、管理目标、行动方式等方面达成一致,利于提高办学效率和改善办学效益、降低办学成本。 二、企业化经营 几十年前,将大学和企业相提并论是不可思议的。然而今天的教育机构尤其是民办高校从企业的运作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制定预算系统和改进财务管理方法,以及高度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尽管我国的民办高校不是营利机构,可这并不妨碍举办者借助于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手段不断改善办学状况。 强烈的市场意识,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根本特性。市场需求、市场机遇、主动服务等都较好地体现于民办高校办学行为之中。为了生存与发展,民办高校必须了解自己的教育服务市场,吸引足够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合适的教育项目,再把它们分配于服务对象身上。民办高校办学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招收一定规模数量的学生,即占有一定的教育服务市场份额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敏感的市场嗅觉是民办高校的重要特性,学校专业的设立、课程的安排、学生的就业等都和市场需求密切相关。“客户服务”的理念被引入教育领域,与公立院校相比,学校空前注重学生与家长需求,注重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这种市场意识被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各环节中,渗透于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调整、教学管理、就业的各环节。当人才市场出现某种需求的时候,民办高校通常都会立即反应,增设或扩大相应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如近年来纷纷设立的航空服务类专业,就是瞄准了我国航空业发展中人才供不应求的市场空间。我国已有的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都设有专门的招生与就业人员,专门的招生网络和宣传媒体,每年在招生上都有不菲的投入,而招生工作也深入到具体的职业中学和高中,形成学校招生人员与学生、家长之间面对面的“营销渠道”;招生的区域上,不同的民办高校各有自己相对固定与集中的范围,但是基本都形成了一个覆盖全国大多数省份、深入中专与高中院校可与学生家庭直接沟通的招生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