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6)01—0031—08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由2001年的103.4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8万人,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2001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2002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了5.3个百分点;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6月的初次就业率仅为50%,比上年又下降了近15个百分点。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持的“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划分标准,就业率在90%以上表示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在70%—90%之间表示供求基本平衡;就业率在50%—7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压力;就业率在30%—50%之间表示就业有一定困难;就业率在30%以下表示可能产生就业危机。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公布的是9月份的就业率和12月份的就业率,2003年9月份和2004年9月份的就业率分别为70%和73%,表明高校毕业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但是,显而易见,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的就业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求职实行的是自由求职、用人单位与应聘者之间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毕业生的求职结果和薪金基本上由劳动力市场决定。但是,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并没有完全放开,为了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的招生规模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我国目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显得格外迫切和必要。 为及时准确地了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为教育决策和毕业生就业提供更丰富有效的信息,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继2003年6 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于2005年6 月下旬又进行了第二次更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本研究对2005年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回归分析,并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规律和变化。 一、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一)样本描述 本次调查包括东、中、西部地区16个省份的34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和江苏;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其中“211工程”重点高校9所、一般本科院校20所、专科及高职院校5所, 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大约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1220份。在有效样本中, 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16.6%,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分别占78.5%、4.1%和0.7%;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6.7%和43.3%。 (二)毕业生落实率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1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 分类号 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 2005年 2003年 (1) 已经签约33.7 31.9 (2) 已确定单位,等待签约 13.5 8.8 (3) 虽有接受单位,但自己不想去 5.0 2.9 (4) 等待接受单位的最后答复 4.1 5.6 (5) 尚未找到接收单位13.3 27.3 (6) 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自主创业 3.6 4.0 (7) 保送研究生 4.8 15.1 (8) 考取研究生(已经获得录取通知) 12.0 / (9) 准备出国2.3 / (10) 申请不就业(包括准备考研)4.8 1.7 (11) 其他 3.0 2.7 由上述统计可见,虽然2005年毕业生毕业时真正签约者只有33.7%,但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8个百分点。如果将上述第1、2、6、7、8、9、10 项均视为“确定去向”,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74.5%,比2003年同期上升了12.9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的调查数据中专科生的比例明显少于2003年。 进一步分析发现,毕业生的落实率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不同学历之间的差异依然显著。专科和高职为59.1%,本科为77.6%,硕士和博士分别为84.1%和79.3%,可见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是,与2003年同期相比,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的落实率都略有下降,而专科毕业生的落实率却上升了24.4个百分点。 第二,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东、中、西部地区毕业生的落实率分别为78.8%、75.1%和65.0%。 第三,各类型学校之间差异明显。“211工程”重点大学的落实率为84.8%;普通本科院校的落实率为70.9%;专科学校的落实率为58.9%。 第四,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落实率为77.1%,女性为71.2%。其中,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的比例达到21.3%,比男性高出3.8个百分点。 (三)起薪比较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300—1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高校毕业生月薪在1000 元以下的占20.3%,比2003年减少20.6个百分点;1001—2000元的占65.4%,比2003年增加了19.9个百分点;2001—3000元的占9.2%,与2003年只相差0.2个百分点;3000元以上的占5.1%,比2003年上升1个百分点。2005年的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仅比2003年的1551元增加3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