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重要代表马丁·特罗(Martin Trow)教授将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划为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以下)、大众教育阶段(毛入学率15%—50%)和普及教育阶段(毛入学率50%以上)。1950年美国毛入学率达到14.3%、1955年达到17.7%,[1] 美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这一时期美国的高校面临着扩大招生与提高学术质量双重压力。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当,2002年底,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的学生人数为1,600万,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到15%,[2] 进入大众化阶段。本文通过对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的层次结构、学校规模及教育经费来源的比较,分析两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差异,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稳步、持续发展提出一点建议。 一、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比较 (一)高等学校的层次结构比较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即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不同级别(专科、本科、研究生等)教育的组合状态。[3](P402) 中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开始扩大招生,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招生数都急剧上升,但从图1中可以看到, 普通高等教育中综合性大学招生数占总招生数的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专科教育的发展较为平缓;成人高等教育在每年的招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虽然较大,但是处于下降态势。这种状况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比较单一,这是一个国家教育比较落后的一种表现;而一个国家的科技高度发展时,其教育结构必然多样化、多层次化。美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院校中四年制大学入学绝对人数有所增长,但其在高等院校招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明显下降(见图2);而两年制社区学校在大众化进程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因为社区学院以“人人能入学,为人人服务”为宗旨;特别适合大众化需要,[4](P400) 在招生总数中所占比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例如1980年的招生数是1965年的286%。 附图
图1:中国高校层次结构比例(%) 附图
图2:美国高校层次结构比例(%) 资料来源:图1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1999,2000,2001整理而成;图2根据http://nces ed.gov/programs/digest资料整理而成. (二)高等学校规模比较(见表1、表2) 中国高等学校的规模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膨胀起来,到2001年普通高校平均规模达到5,870人,生师比高达18-22∶1,美国普通高校平均规模从1950年到1980年由1,437人发展到3,958人,1980年生师比为10-12∶1。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普通高校规模发展过快、过大,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信息等资源方面的配置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一定的冲击。 表1: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情况 年份 学校学校平均 本科学校平均 专科学校平均 成人高 学校平均规 总数规模(人) 学校数 规模(人) 学校数 规模(人) 校数 模(人) 1998 19843241 591 4418 431 1701 962 2934 1999 19423822 597 5275 474 1852 871 3508 2000 18135184 599 6915 442 2283 772 4580 2001 19116355 597 8730 628 2338 686 6647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所编《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1999,2000,2001)整理而成 表2:美国高等院校规模情况 年份 高校总数 学校平均规模 四年制 学校平均规模 两年制 学校平均规模 (人) 大学数 (人) 学校数 (人) 1950 1851 1437 1327 --524 -- 1960 2021 2051 1431 --590 -- 1970 2556 3357 1665 3761 891 2603 1975 2765 4045 1767 4083 998 3978 1980 3056 3958 1961 3861 1195 3787 资料来源:根据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