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享有“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居然也出现就业难问题,“皇帝的女儿也愁嫁”,并且程度日益增加,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也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原因分析,其中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就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应该说,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关这方面的实证材料屡见不鲜,无需赘述,因而这一观点符合大学生的现实情况,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解释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但是,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通常的观点是:既然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容易引起失业,那么就业期望偏高就是不合理的行为。至于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原因分析并不多见,而且分析的视角主要是心理学视角,认为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原因在于人生价值观不端正、自我认知偏差、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等[1],鲜见经济学角度的分析。那么,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是否真的是一种不理性的行为呢?如果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并非一时的、个别的现象,而是持续存在的普遍现象呢?对此我们应该如何解释?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文拟运用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对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 预期收益最大化与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 经济人假设(也称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的一个理论逻辑起点,是经济学学科大厦的重要基石,也是分析人类行为的出发点。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本性自利的经济人,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都是以自利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实现个人经济收益的最大化。[2] (PP.11—12)预期收益最大化行为其实就是个人的理性选择,二者具有相同的含义。换言之,经济人的行为都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预期实现最大化收益。比如,生产者期望获得最大化利润,消费者期望获得最大化效用。需要注意的是,“特定的约束条件”对于理解人的行为是否理性具有关键作用,因为不同的约束条件会导致不同的选择空间和收益机会,因而会直接影响着个人的选择。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是,往往当事人的理性行为却被局外人认为是不理性的,原因就在于局外人并不了解当事人的特定约束条件。而局外人难以了解这些特定约束条件的原因又在于,这些约束条件往往包罗万象,错综复杂,比如信息条件、制度条件、技术条件、个人偏好、个人财富等等。我们只有透析个人面临的特定约束条件,才能正确地分析个人的经济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 根据经济人假设,大学生也是经济人,其经济行为也是企图实现最大化预期收益,其确定偏高的就业期望是在特定约束条件下、为了实现预期最大化收益而做出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这些特定约束条件有三个方面: 第一,就业期望偏高是在未来不确定性条件下,大学生为了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而做出的选择 一般大学生寻找工作始于毕业前半年,并且总是怀着一定的就业期望去择业。假定一个大学生在择业初期确定工资水平为2000元的就业期望,有一个企业愿意提供给他工资为1500元的工作机会(简称工作A),此时他就面临着一种取舍选择,要么接受要么放弃这个工作。由于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即他在毕业前一段时期内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出现工资为2000元的工作机会(简称工作B),这样他无论接受还是放弃工作A都是一种两难选择。具体而言,接受工作A,虽然不会失业,但如果在毕业前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收入更高的工作机会,他要得到这份更高收入的工作,就只有违约,但高昂的违约成本也是一种沉重的代价,而且违约未必都能够如愿以偿,这表明,接受眼前的工作A,他将失去以后可能出现的工作B;反之,放弃工作A,他又将面临着在毕业前一段时期内不会出现更高收入工作机会的风险,不仅如此,甚至还可能连工作A都没有,如此他将陷入失业境地,“得不偿失”。可见,每一种选择都是得失并存,都是一种得失权衡。更深层次来看,这种两难选择实质上是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出抉择。一般而言,工资水平越低的工作虽然收益低,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多,就业概率高,所以就业风险小。反之,工资水平越高的工作虽然收益高,但是这样的工作机会少,就业概率低,所以就业风险大。由于工作的平均预期收益等于工资水平和就业概率的乘积,既然高风险伴随高工资水平,低风险伴随低工资水平,那么两种选择的平均预期收益就趋于相等,这也符合经济学中“高风险往往和高收益紧密相连”的这一一般规律。可见,从总体上看,对于专业相同、能力相近的大学生,无论接受还是放弃工作A,这两种选择的平均预期收益将大致相同。但是,对个体而言,即使专业相同、能力相近,不同大学生由于性格(冒险或者谨慎)、家庭背景等不同,他们承受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就不同,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具体而言,那些比较富有冒险精神或家庭经济条件富裕的大学生,其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就强一些,就比较偏好选择“风险高但收益也高”的工作,认为这种选择的预期收益更大,于是就放弃工作A。相反,那些性格比较谨慎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生, 其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就弱一些,就比较偏好选择“收益较低但风险小”的工作,认为这样的选择会产生更高的预期收益,于是就更可能接受工作A。无论哪一种选择,目的都是企图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都是一种理性分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