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家和个体而言,高校德育三构成——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重要程度是截然不同的。道德教育是个体生存的第一需求,政治教育是国家生存的第一需求,思想教育对个体和国家而言都是第二需求。我国当前的高校德育内容以政治教育为塔基,以思想教育为塔身,以道德教育为塔尖,德育模式是以国家需求为导向的,忽视了学生的道德需求。在这种模式下,对德育资源的投入集中在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而当我们衡量德育结果时,使用的指标却是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德育效果低下就是必然的。现行德育模式突出强调了道德教育的工具作用,但忽视了道德教育的目的意义。现行德育模式通过“以某种学说或观点去封闭,禁锢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只接受某一种特定道德价值或道德规范体系”,培养了大量依附型人才。作者认为,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重构高校德育模式,以道德教育为塔基,以公民教育为塔身,以政治教育为塔尖。这一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以大学生的个体道德需求为导向,充分关注大学生的个体道德需求,具有基础性、务实性的特点。(2)认为学生是高校德育的主体,主体性原则是高校德育的基本原则。(3)把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作为高校德育的终极目标。 摘自《高教探索》(广州),200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