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下文化帝国主义的扩张造成第三世界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疏离直至消解。民族文化的消解,意味着一个民族在文化意义上的消亡。面对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高等教育应突出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实现现代文化的本土化。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民族认同感的培养,以防止文化帝国主义借全球化名义进行西方文化扩张和文化殖民。强化民族认同,首先要确立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如果一谈论文化的现代化就把中华民族文化放在西方文化的从属地位或放在与现代化(或现代性)相对立的、落后的、受批判的位置,则只会使中国人日益丧失民族自信、增加民族自卑感,而绝不会增进其民族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也是坚持全球化下文化多元化的需要。如果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丧失了在各自民族中的主体地位,各国便不可避免的要成为西方文化的跑马场,则多样化的文化生态被破坏,“全球化”就成了西方文化的一元化。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本土化,并非是要把西方的高等教育模式全盘移植到中国,再用中国的文化和政治思想与模式加以改造。而是要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百年高等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吸收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理论和成功实践经验,使二者融会贯通,以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摘自《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2005.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