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教育围绕着经济发展水平而发展 高等教育围绕着经济发展水平而发展,表现在:一方面,由于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完全偏离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而任意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自身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高等教育有时会超前发展,有时则滞后,这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主体的介入就表现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之间的选择,尽管这个选择的依据就是上述的这个规律,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选择的依据则又受当时高等教育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与偶然性,因而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也就各有差异。在一般的分析中,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规模之间似乎存在一种线性的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高等教育规模就越大,而反过来,高等教育规模越大,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也会相应地增加。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石当源于人力资本理论。虽然理论上如此,但在现实各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这种线性关系是各有差异。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围绕经济发展上下波动,但这种波动性具有国别差异。 本文以日本、加拿大为例来比较分析这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同关联模型。事实表明,虽然这两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发展,但是这种线性关系的波动性却有着较大的国别差异。在指标的选取上,1973-1992这20年既是日本和加拿大两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对我国未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将形成的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最佳关联模式有着重要参考意义和价值的阶段。因此,截取此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1973-1992日本、加拿大两国经济与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 (一)日、加两国人均GDP(美元/人)和人均教育经费(美元/人)的关联模式分析 1.我们用日本和加拿大的人均GDP(X)和人均教育经费(Y)分别作一元回归,得到如下两个模型: 日本:Y=88.970+0.04252X (1)(sig=0.000) t 8.648 63.913 加拿大:Y=30.564+0.07169X (2)(sig=0.000) t 8.648 70.499 以上这两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均GDP对人均教育经费的贡献,日本的人均GDP每增加1000美元,它的人均教育经费就会增加42.52美元;加拿大的人均GDP每增加1000美元,它的人均教育经费就会增加71.69美元。 2.那么两国的模型为什么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本文试图从如下角度进行粗浅的分析:这里所讲的人均教育经费是以国际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依据,人均教育经费主要是指由政府部门投入到教育中的费用,模型(1)和(2)反映出的正是日、加两国在国家经济发展与政府提供教育经费之间的关联模式。单纯从模型上看,加拿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贡献要远大于日本,但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事实远没有如此简单。理由如下:日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主要依靠私立大学的力量,日本的私立大学在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承担了主要责任,可以说,没有私立大学的发展就没有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例如: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有国立大学72所,公立大学26所,私立大学116所;到了80年代,国立大学仅增加了23所,公立大学仅增加了8所,而私立大学却增加了214所,在校生人数增加了10倍,达到140万人[1]。日本私立大学的发展为日本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奠定了基石。 由于其地域辽阔、人口较少、资源丰富、社保条件良好等因素,加拿大主要是由政府来主办大学,国家和省拨付运行费和办学费用,为国民提供尽可能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虽然也有一定的学生学杂费和少量的私人捐助,但国家政府拨款部分占绝对的主体地位。二战后,加拿大联邦政府的最大开支之一就是教育开支,比如,1970年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加拿大联邦政府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高达8.9,1975年是7.8,1980年是6.9,1985年是6.6,1990年6.8,1992是7.6[2]。此外,加拿大政府通过立法和财政资助的手段对高等教育施加影响,1967年出台了《联邦与省财政安排协定》,此举由政府部门承担了高等院校运行费的50%”[3]。 一言以蔽之,日、加两国政府之所以会在人均GDP对人均教育经费的贡献上存在悬殊差异,是由于二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依靠力量不同,发展模式不同。 (二)日、加两国人均GDP(美元/人)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关联模式分析 1.我们选取日、加两国的人均GDP(X)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Y)作回归,得到如下的模型: 日本:Y=24.753+2.547X10[-4]X (3)R[2]=0.726 t 43.362 6.898 (sig=0.000) 加拿大:Y=11.836+3.988X10[-3]X (4)R[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