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世纪以来,我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无论在量的提升与质的改进上,均有明显的扩充及成长。同时,地方的财政负担也有所增加,逐年微幅调增,仍无法因应高等教育实际发展所需。此种政府教育经费短绌的现象并不是孤立的,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许多先进国家亦同样面临预算紧缩的窘境,导致大学面临财务不足的压力。为了解决此等由财政紧缩所引起的高等教育经费投资不足问题,欧美先进国家积极推动高等教育财政改革,一方面欲藉此建立合理有效的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机制;另方面亦希冀能促使各大学担负起相对的经营责任。 台湾公立大学的经费多由政府负担,几占学校经费来源80%以上,为使公立大学在财务上有更大的弹性与自主空间,教育主管当局于1995年选五所公立大学试办校务发展基金,逐年推广至各公立大学,目前公立大学财务结构分为政府补助与校务基金两大来源,各占约50%左右。实施以来,公立大学在财务上所面临的困扰有二:其一,由于大学逐年扩增,政府对公私立大学的补助款受到排挤。其二,虽然在1999年公布的“大学校院校务基金管理及监督办法”可弹性运用于购买公债、国库券、或投资于与校务或研究相关之公司或企业,但大学或基于传统的经营理念、或基于投资风险性,不敢贸然投资,造成基金在运用上投资报酬率不高,学校财源多少会受到影响。至于私立大学,在财务结构上亦有一些偏颇,私立大学经费来源主要是学杂费收入,学杂费调涨,每年均受到家长及学生的,在学费不能适时反映成本下,学校品质自无法与公立大学竞争。公立大学实施校务基金,获得大学的肯定与支持,并且让政府对高等教育投资压力减轻,可谓第一波的高等教育财政改革计划,其成效已然显现。目前,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大学,在政府补助款无法增加、学杂费又难以调涨下,能否让财务结构走向多元化,对大学未来经营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论述者有四:其一,探讨近年来英美大学财政改革的现况;其二,公立大学实施校务发展基金,对政府及大学的成效为何;其三,公私立大学可否藉由拓展大学商机,获得更多的财源,以提升大学品质;其四,大学创造商机,是否损及学术的价值观、或缔造双赢。 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缘起与成效 (一)大学实施校务基金的背景 过去,公立大学校院预算及财务运作,系视同一般行政机关,采行公务预算制度,有关财务收支悉数纳入公库统收统支系统,年度结余经费既不能留用,也不能变更项目,致使大学在经费的运用上缺乏自主性与弹性。另外,在政府财政短绌,收支不能平衡下,大学经费受到紧缩,各公立大学为求提高品质,发展特色,只有另辟财源一途。 基于上述事实的需要,公立大学校院自1995年,依据“大学校院校务基金收支保管及运用办法”,试办校务基金,先由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成功大学及工业技术学院(现台湾科技大学)先行试办,1996再扩大至十三所大学继续试办,视各校财务运作情况逐年增加至全部大学校院。公立大学校院经费收支采校务基金,是预算制度、会计制度一项重大突破与变革,对大学财务结构影响深远,其改革背景,有下列四点: 1.纾解政府财政负担 近年来政府财政窘困,公共建设、社会福利等经费需求甚巨,但税收并未相对成长,预算赤字不断攀升,使政府财政日益困难;又因教育资源有限及近年来民间对中、小学教育、私立学校及技职教育等应加强补助之要求下,使得高等教育经费受到排挤。为纾解政府财政上的压力,对大学校院的补助,由“全额负担”关系,调整为“部分补助”,可降低因政府财政困难,对高等教育资源紧缩排挤的负面影响,以奠定高等教育更稳定之发展基础。 2.达成教育资源重分配效果 过去教育主管部门经费预算,以分配给大学为重点,造成公私立大学在预算及经费使用上有很大的差距,素质自然亦有所差异。近几年来,私立大学在学费受限于管制而无法反应成本下,要求提高补助额度的诉求,亦必须加以重视与考量。其次,国民教育由于地方财政拮据,为改善品质也需要教育部增加补助,为均衡公私立大学发展并因应各级教育发展实际需要,重新分配教育资源有其必要,在诸多因素考量下,对于大学经费预算作一番调整。 3.提升大学财务管理绩效 在大学教育不断扩充下,面临着学生人数不足的困境,加上政府对大学的拨款日益减少,造成大学的财务危机,因此公立大学校院必须改变其经营方式;另外教育主管部门指出,校务基金制度的目标为增加学校财务运用的弹性与提升资源使用的绩效,为的是让各大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经营的教育事业体,而学校本身亦应加强内部运作规章及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并依法受管理单位的监督(汤尧、成群豪,2004)。所以,只要是在良好健全的财务秩序与强化内部控制的环境下,各校将可采用企业经营理念,以提升公立大学校院的财务管理绩效,并增加学校收入。 4.促进学校整体经营理念 公立大学校院预算制度以往系与一般公务机关相同,采行单位预算,其收入全数解缴国库,使得各大学内部的行政管理单位对于学校资源善加运用缺乏诱因。因此,多数公立大学相关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缺乏对学校整体经营的理念,无法充分的运用学校资源来建设学校。且公立学校预算结余,依公务预算制度均须缴交公库,执行未达一定比率,相关人员须受议处,故经费支出不免出现消化预算之浪费及无效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