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北京9月14日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记者就《纲要》的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宣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 问:《纲要》的制定下发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部署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文件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对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阐述,描绘了“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壮丽图景,对指导未来五年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纲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基本要求,统筹考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统筹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筹考虑城乡与区域文化发展,统筹考虑体制机制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把保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放在突出位置,对关系到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第二,《纲要》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推动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开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历史进程中,文化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兴则国兴,文化衰则国衰。中央制定下发《纲要》,将进一步引导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投入到文化建设事业中来,把握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全面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更大繁荣。 第三,《纲要》是努力实现“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指导性文件。《纲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相衔接、相配套,对“十一五”时期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作了进一步细化、拓展。按照《纲要》要求,认真落实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和任务,必将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问:请谈谈《纲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答:《纲要》的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阐述“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二是明确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发展目标和重点;三是规划理论和思想道德建设、公共文化服务、新闻事业、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民族文化保护、对外文化交流和人才队伍等八个方面的建设任务;四是提出实现文化发展目标和任务的组织保证和政策措施。 《纲要》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明确了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思路、格局和目的。 二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今后五年的文化发展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布局谋篇,使五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任务与我国文化建设长远目标和战略任务相衔接。 三是从当前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条件出发,科学地确定今后五年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和任务,既提出了总体目标,又确定了近期重点,并尽可能地进行量化和分解,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注意通过重点环节突破、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支撑和政策保障,把文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体现了“两手抓、两加强”的发展思路,促进文化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问:“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是什么? 答:《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关于“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方针原则,《纲要》将其归纳为八个坚持,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的地位、方向、动力、思路、格局和目的的认识,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坚持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始终把文化创新作为文化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前进动力,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大力提高我国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实力和竞争力;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快速发展;坚持城乡、区域文化的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文化投入,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和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