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403(2006)03-0097-08 苏州西郊太湖之滨的邓尉山“香雪海”是古代著名的梅花风景,无论在古代山水风景旅游史上,还是梅文化发展史上都久负盛名。近代以来逐步衰落,如今当地政府虽着力重造,但积衰难返,无论规模和声名都无法与古相比。江山古胜是现代人抚迹神游的无价资源,遗憾的是我们对这一历史胜迹的详情了解极其有限,近年一些媒体发布的信息不仅莫得其详,更是多有误导。笔者有感于此,集中精力历览当地方志文献,搜罗有关记载,参以同时士人墨客之文辞画迹,对其兴衰历程、背景原因、风景特色及历史地位等作一集中考述,以期全面展示其历史面貌,丰富、深化我们的相关认识。 一、邓尉梅景的起源 邓尉山在今苏州市吴中区(原苏州吴县近年析为吴中、相城两区)光福镇,海拔169米,明清《苏州府志》称去府城70里,由今苏州市城区向西大约28公里。山在古镇南,南北走向。“旧名大尖,东汉邓尉隐于山中,始有是名。后晋青州刺史郁泰玄葬此,故又名玄墓。”[1] 邓尉山实是两峰连体,北峰称邓尉,南峰稍高名玄墓。光福镇周围大约20平方公里,是一个伸向太湖的半岛状地形,属莫干山脉东延之低山丘陵地貌,三面环湖。人们一般口头所称邓尉或光福山水,实际包括光福镇周围方圆50里,即今吴中区光福镇光福、庵前、香雪、铜坑、窑上、坎上、梅园及太湖乡潭东等村所在整个半岛诸山,比较知名的除邓尉、玄墓外,尚有西碛、铜井、弹山、青芝、吾家、马家、虎山等山,甚至包括外围的米堆山、渔洋山等。 邓尉梅花起于何时?近年网络信息多从汉代说起,如苏州旅游网(www.aroundsuzhou.com)介绍“香雪海”:“光福种梅历史可追溯到秦末汉初。”这实际是邓尉山得名的时代。遍检早期姑苏及吴县方志,未有秦汉艺梅的记载,但必须承认的是,整个江南地区是传统梅产区,正如唐代诗人罗邺所说:“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2] 654邓尉诸山地处湖滨之偏,其梅花无论天然生长,还是山农种植,历史必定悠久,数量也不会太少。至于究竟起于何时,则又是很难确切回答的。 有些文献把光福一带的梅花追溯到宋代,如清张郁文《光福诸山记》:“自宋淳祐间高士查莘(休宁人)居山坞植梅,土人多效之,至今山中皆以圃为业。”[3] 徐傅《光福志》人物志记载:光福徐曰纶,宋亡前受荐入朝,直陈时事,宋亡后“以母老无依,遂缟素避世,终身不入城市。元伯颜知其贤,屡征不出,植梅数十株,畜二鹤,终日苦吟,皆黍离麦秀之句”[4] 卷6。这类记载年代都在晚清、民国间,不无附会想像之嫌,很难遽然采信。 真正可靠的文字材料出现在元代末年。元末明初光福名士徐达左(1333—1395),“构养贤楼于邓尉山中,一时名士多集于此”[5] 卷11,诗酒唱酬,颇有影响。洪武八年(1375),徐达左编成《金兰集》,收集交游唱和诗作,其中有不少写到梅花,如邵光祖:“暮春风日好,游此震泽濒。古梅芳未歇,桃李华相因。”[6] 卷2杨大本:“宁辞攀陟劳,弥望瞻芳梅。”[6] 卷2更有甚者,卢熊等人邓尉七宝泉宴集诗称:“泉头酌酒兴飞扬,十里梅花送远香。”[6] 卷2说绵延十里,总不免诗人夸张,但多少应有些生活基础。想必当时邓尉山、玄墓山一线梅花分布已是不少,至少在诗咏所涉西崦湖滨(今光福镇西端)徐达左耕渔轩、邓尉山妙高峰七宝泉及铜井山一带已有梅花出现。这可以说是有关邓尉梅花最早的文字材料,时间大约在元至正二十年(1360)前后。从其“连山十里”的规模和邵光祖诗中“古梅”二字透露的树龄信息,其种植已有一定的历史。由此联系前引张郁文《光福诸山记》、徐傅《光福志》所说宋代,把邓尉梅花种植的历史由文字记载的元末再上溯大约100年,即南宋后期或宋元之交,则是比较合理的。 二、邓尉梅景的发展 明代前期洪武(1368—1398)至正德(1506—1521)的150多年间,是邓尉梅花的发展阶段。徐达左后人在西崦湖滨庄园构筑先春堂,顾名思义,应是以赏梅为主的建筑。正统元年(1436)徐有贞(1407—1472)所作《先春堂记》写道:“扶疏之林、葱茜之圃,棋布鳞次,映带于前后。时方冬春之交,松筠橘柚之植,青青郁郁,列玗琪而挺琅玕。梅花万树,芬敷烂漫,爽鼻而娱目,使人心旷神怡……视他所殆别有一天地也。”[7] 卷3可见徐氏山圃广植林果,而以梅树最多。大约在成化(1465—1487)初年,徐有贞又为光福另一徐氏乡绅写有《雪源赏梅赠用庄宗契》组诗:“万树梅花千个竹,不输君复与元卿。”[4] 卷10光福一带徐氏是大户,同根同源,宋室南渡时由开封迁来。这位徐用庄住邓尉东北玉遮山一带,营有雪湖庄园,广植梅竹,所谓“万树梅花”,可见已有些规模。同时吴宽的诗中也多处提到徐用庄雪湖赏梅之事[8] 卷5,说明这一私家营景在吴下文人圈内已小有名声。 不仅是大户庄园,而且山间梅花也初成景象。史鉴(1434—1496)《登凤冈》:“梵宇杂民居,楼阁郁相望。闻有赏心人,畴昔此徜徉。况当梅花时,玉雪被连冈。”[9] 卷2凤冈是邓尉山北缘小丘,与今光福镇比邻。弘治二年(1489)九月,都穆游光福诸山,所过邓尉“夹道多古梅长松”,玄墓山“多杨梅、梅树,湖水明灭树间”,“古梅皆螭蟠蛟结,苍藓被之如鳞”[10] 卷21。可见当时邓尉、玄墓一带梅花已连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