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编号] 1002-5685(2006)04-0036-05 研究缘起和理论框架 2006年初陈凯歌诉胡戈侵权一案闹得沸沸扬扬。以“陈凯歌”和“胡戈”为关键词组合,在google.com上能够获得近19万条搜索结果。其中学术视角均从“合理使用原则”(fair use)出发,以“侵权与否”作为论述主题。单纯从版权角度而言,《馒头》对《无极》的侵权嫌疑甚大。据《京华时报》报道,前国家版权局副局长、现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沈仁干就认为《馒头》的确侵犯了《无极》作者的权利。 但是,该报还发现,有70%的报道支持胡戈。而在搜狐网发起的“投票:为凯歌辩护VS支持胡戈”中,2万5千余网络投票中超过90%支持胡戈①。显然,公众舆论有一边倒的倾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一场如此之大的感情对法理的冲突呢?本文谨就利用大众传播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 Approach)的理论框架,试图找到这一很难用法学的眼光来审视的现象之理论依据。 理论回顾 功能主义,强调的是“整体”(holistic)的社会系统。它将社会看成是一个可协调的系统,理论视角侧重于平衡(homeostasis)和秩序之上。它可以被视为一种用社会需求来解释周期性、制度化活动的一般社会学理论②。美国学者帕森斯为了更好地对社会系统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结构功能理论。这个将功能观念当作相对稳定和谐的诸社会子系统之间的一种环节的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的社会理论,为传播研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功能主义的基本前提假设是社会的所有方面,都是为一个目的服务的且对于社会的长期存在是必不可少的。它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体,而制度、规范、角色等方面,则构成若干互相作用的子系统。为了使得整个系统获得良好的运转,所有子系统必须有效地发挥功能,为体系平衡做出贡献。当某个子系统的功能失调后,将引起系统失衡,从而引发其他部分发生变化,甚至会改变整个体系,形成新的平衡。在这样的基本假设上,功能主义学派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大众传播的功能是什么?换言之,因何而存在? 拉斯韦尔在其著作《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认为大众传播有三种功能,分别是监视环境(及时了解和把握内外环境变化,以适应此变化,保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协调社会(联络、沟通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以及文化传承(保证社会遗传代代相传)③。这三个功能主要从政治学角度着眼;赖特又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一些修正,并补充了“娱乐”功能④,即:环境监视功能(在社会内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包括警戒外来威胁和满足常规性活动的信息需要);解释与规定功能(传达信息并伴随对事件的解释,提示人们该采取何种反应行为);社会化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及行为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娱乐(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做了更进一步的功能研究。他们第一次研究并指出了传播的负功能(Dysfunction)问题,把它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对于传播的功能划分为三种: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事物通过大众传媒的广泛报道就会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和社会规范强制功能(传媒将偏离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的行为公开,造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强制遵守社会规范)被称为正功能;而麻醉作用(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失去社会行动力)则被称为功能失调⑤。 个案背景 在《馒头》涉嫌侵权《无极》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大众传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无极》,作为一部电影,一个大众传播媒介作品,其本身的热映是一个媒介议程(Agenda);《馒头》这一视频短剧,经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也成为一个大众传播事件。而由此引起的闹得不可开交的陈凯歌诉胡戈的新闻,更是一起足够吸引大众眼球的公众议程。 《无极》是一部商业电影,主要功用集中在“娱乐”上。一部制作良好的商业电影无疑能为大众提供正功能:短暂但愉快的休息(Respite)。历时三年号称投资四千万美金制作的大片《无极》的商业成绩是骄人的,截止到2005年12月26日,该片已经取得1.35亿的票房成绩。但它的大众传播功能却显然是个负值,在北京《竞报》于首映周组织的一次北京影院现场小型调查(100名观众)中,发现56%的观众不喜欢《无极》,32%的观众回答说看了没感觉,觉得电影很一般,只有12%的观众喜欢这部电影。 导演陈凯歌试图通过《无极》这个电影的编码(Encoding),向大众传递这样的价值观:性格和命运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至上的爱情。借助片中那个预言一切的满神,似乎在告诉大众,拼命反抗、一生忙碌,实际上都是向着命运的深渊更走进了一步。结局是一个悲剧,但又隐隐昭显出爱情使得命运发生了改变。它采用了一种西方的叙事模式。在西方电影里看到诸如儿时一次噩梦记忆成为一生永远的伤疤甚至导致性格与命运的转变这种极端化叙事方式试图说明命运偶然性,性格与命运的关系。《无极》中那个馒头无疑是承载着这样一种价值观的编码道具。 但这个电影不为大众所喜欢的编剧和情节处理的编码方式,却使得这个传播遭到了一定的失败。伴随着票房的“高奏凯哥”,大众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居住上海的32岁武汉青年、自由音乐人胡戈因为个人乐趣,运用一系列视频音频技术,并套用央视法制报道节目播出方式,制作了一部搞笑版《无极》——长约20分钟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整部作品穿插大量插科打诨、无厘头笑话、RAP和搞笑广告,电影中诸角色的声音尤其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喷饭。它将无极这个魔幻故事重新解码(Decoding)再编码(Encoding)后,变成了一桩惊天血案。其中,城池变成了某娱乐城,满神变成了谈判专家,倾城变成了模特,大将军成了城管小队长……从案发现场、破案、审判到最终行刑,案情曲折而复杂。片中还将《射雕英雄传主题曲》、《月亮惹的祸》及《灰姑娘》等作为背景音乐。另外,短片还穿插了荒诞广告,如“逃命牌运动鞋”、“满神牌啫喱水”。短片在胡戈的个人网站推出后,即被大小网站、论坛、博客(Blog)迅速复制、下载,传播速度之快、波及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成了年初互联网第一流行符号。几乎所有看过的网友都说《馒头》非常搞笑有趣,以至于有人感叹:“《无极》花了3亿人民币,到头来只是成全了一个胡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