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46(2005)06—0021—05 一 电影、电视、电脑与哲学/美学观念的演进 电子媒介产生以来,与视听形象相关的三种重要的电子媒介,即电影、电视、电脑,一方面对全球美学、哲学、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成为美学、哲学、文化的历史变化的一种表征。 (一)电影与观念体系 电影的出现,顺应了美学理论从摹仿到表现的转折,标志着从反映世界的现实主义到表现世界的现代主义的转向,契合了从古典哲学向现代哲学的嬗变。 历史可以用多种方式去划分,用多种类型物象去表征。如果从媒介变化的角度去看历史演变,那么现代性在西方的发生与印刷文化的产生大致上是同步的。建立在印刷文化之上并因这种技术条件而繁荣的小说,也于此时产生。小说成为西方进入现代性以来最主要的审美形式。作家独居一室的独创式的小说生产方式,小说的欣赏方式(读者独居一室的阅读),都与西方的个性文化相契合。小说的叙事特点与西方正在展开的全球扩张的关系,赛义德讲得很好,小说的创作模式以巴尔扎克和左拉为代表,体现了作品与现实、历史的密切关系。小说理论的主潮是摹仿理论和典型理论。电影创作变作家的个人性为导演、编剧、演员、美工、摄影、剪辑一体化的集体性和企业性,生产流程以剪辑为最后结果,在编剧、表演、摄影过程中出现的艺术创造和与现实的关系只是初级阶段,现实在分镜头拍摄中已经按艺术的方式分割和重组过了,在最后的剪辑中又被做了质的改变,蒙太奇成了电影的本质。从库里肖夫1920年的经典例子,可以体会电影蒙太奇的“魔术”: 1 一男青年从左边走来; 2 一女青年从右边走来; 3 两人见面、握手,男青年用手指点着; 4 一幢白色大建筑物(美国总统的白宫); 5 两人走向台阶。 实际上,每一镜头都是在不同地点拍摄的,白宫镜头是从影片上剪下来的,但按如上秩序组合以后,就成了在同一地点连续发生的事。现实必须经过变形、变体、变意,才能成为艺术。艺术哲学和美学上的重要观念如荒诞、表现、直觉、无意识等,通过电影与现实的关系都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理解。现代艺术的其他门类如小说、绘画、音乐等何以产生不同于古典形式的变化,在理解了电影之后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电视与观念体系 电视的出现及普及化,不但在时间上与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大致同步,而且在美学上和哲学上的表现也支持了现代向后现代的转变。 电影艺术具有美学的统一性。电视则变成了对世界的全方位的覆盖,它把各种不同领域的内容都整合到自己的节目表和栏目框中。电视的内容显示了后现代的哲学意蕴:无中心,电视的形式则表现为后现代的美学风格:拼贴。电视节目前后之间,从政治新闻到幽默小品,从历史追忆到电视购物、从经典影片到体育直播,不同的逻辑前后并置。一个节目之中不断穿插广告,形成大相径庭的两种叙事。电视虽然不断地在现象上分解着现实世界,但又执著地在本质上结构着一个本体世界,正如存在主义的存在者与存在,精神分折的意识与无意识,结构主义的表层现象与深层结构,现象神学的世界现象与隐匿的上帝等等理论形态一样,电影表现了现代主义对深层结构的信仰。而在电视时代,你往往拿着遥控器从一个频道换到另一个频道,显示了后现代无中心的播散。电视以一种崭新的方式突出了后现代的景观。后现代的哲学和美学都在电视上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体现:平面与深度,碎片与整体,中心与边缘,结构与解构,原意与诠释,都在电视形式中得到了新的后现代式的呈现。 (三)电脑与观念体系 电脑的出现,改变了由电视为主潮的美学观,它把后现代的拼贴深入为一种全球化的播散,产生了从后现代哲学与美学向全球化哲学和美学整合的转变。 从现代性在西方兴起以来,一个统一的世界史才得以形成。到电脑时代,它的丰富性和本质同时得到一种最本真和生动的呈现。尽管电视呈现了一种后现代的多样性碎片结构,但它还是用一种节目表的方式,用整体统治着碎片;互联网却使一个后现代的碎片在全球流动起来,这是一个难以有序管理的“无”的流动:它与电视、电影、报纸等其他媒介的“有”一道构成一种无结构。一种最彻底的“民主”在互联网中实现了,古典的时空结构在互联网中被改变了。从书籍、报纸到电影、电视,都是一种有序的线型结构,由一个整体所控制,仍然可以组成一个中心性思维;互联网则形成了一个无中心无边界的互缠大网,彻底地抹去了边缘与中心的界线。德里达关于本质的追求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遭遇无始无终的延宕的理论,福柯关于散落性、偶源性、差异性、断裂性的论述,詹姆逊、波德里亚等关于后现代美学风格的拟像、平面、碎片、拼贴、挪用、戏拟、无深度、无历史、反总体等描述,都在互联网中得到具体体现,且这种体现不再局限于高度发达的西方社会,而是全球范围内无始无终的无限循环地流动着。电脑呈现出了一种新的层级结构:它不同于以前的直线逻辑,呈现循环联结,有异于以前的金字塔调控结构;还呈现一种无边性流动逻辑,不同于以前有整体性可逐层定义的稳定逻辑。可以说,全球性的互动在电脑中得到了最生动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到电脑时代,电文化才达到了质的高峰,电文化与印刷文化的质的区别才得到了最本质的凸显。在互联网上漫游的人,都会感受到它的层级结构方式。你读一篇文字,其中有一些重要概念,你想彻底弄懂。而这些字有不同于文中其他文字的醒目的颜色,这意味着它们是可以点开的。点开之后,就进入到了文件的第二层。第二层中又有一些费解的地方,这些地方又可以点开,你就进入了文件的第三层。以此类推。但这些层级不只是一层层的进入和一层层的退出,而是可以越层跳出,甚至可以回到原先的某一层。因此,各层的关系是循环的。某一具体文件是整个互联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整个互联网中的各种文件形成了一个互相沟通的网络。这种新的编排方式带来一种新的感受方式,它将形成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