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模糊性(vagueness)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一种语言多义性,罗素(Russell)在《模糊》一文中这样界定“模糊”:当用于描述的体系与被描述的体系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对一,而是多对一时,这个描述就是模糊的。(注:Bertrand Russell," Vagueness" ,Th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Philosophy,1923,( June) ,p84-92.)模糊性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均有所体现,尤其在语义上表现更为突出。而语义模糊往往又会导致交际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模糊,从而造成交际误读。 众所周知,语言背后隐藏着人们的处世哲学和行为价值观念,而不同语言的模糊性反映出不同族群的文化认知差异。比如,日本人爱用具有模糊功能的词语。如果日本人要买两个西红柿,有时会对店员说“トマトを二っほど下さい(给我两个左右西红柿)”。这种说法在汉语里是不成立的,别扭得很,但日本的店员能心领神会,明白是两个,一般不会反问是一个或三个。 即使能够精密计量出实际值的时候,虽然实际值是明确的,日本人通常特意选择含糊其辞、委婉的说法。(注:宮島達夫、仁田义雄,《日本語の類義表現の文法》,くぅしぉ出版,第348页。)这种场合“ほど(左右)”的功能是对对方的体谅,也就是说,它体现了这样一种姿态,在一个交流的场景中,不是根据单方面的判断发出指令,而是寻求对方也参与判断这种意志的互动性。(注:水谷修,《話しことばと日本人》,創拓社,1995年,第106页。)有学者研究认为,近来日本年轻人爱在句子中使用“とか(表示不确实)”。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断定语气,回避自己的责任,同时重视与听话人之间的协调性。(注:芳賀、佐佐木、門倉,《ぁぃまぃ語辞典》,東京堂出版,1996年,第196页。)比如,问一个日本人喜欢什么颜色,他八成会说“白とかが好き(喜欢白色之类的)”。 从上例可以看出,对语言模糊性的理解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认知图式、会话交际经验、社会文化背景等知识。同时,剖析语言模糊性同样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一个族群的认知方式及社会文化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日语中的模糊表达,进而揭示日本人崇尚“以和为贵”、强调集团观念的文化心理。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日语中的模糊表达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读表现。 二、日语中的模糊表达与跨文化交际误读 日本人的语言表达忌明了、喜暧昧,为适应这一需求,日本人发明了许多模糊表达。 当邀请日本人的时候,如果对方无意接受的话,常常用“ちょつと……(有点儿……)”来答复,而避免直接拒绝,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如: A:ぃつしょに食事しましょぅか。(一起去吃饭吧。) B:きょぅは,ちょつと…… (今天有点儿……) 对我来说,“ちょつと……(有点儿……)”语义比较模糊,很难把握,有时甚至会引起误会。我刚跟日本人接触时,因不了解日本人的这种表述习惯还闹出了笑话。(中国留学生小张,2000年) 日本人不喜欢露骨地使用语言,用一些模糊的词语,使表达多多少少变得朦胧一些,心里才感觉踏实。(注:外山滋比古,《ことばと人間关系》,チクマ出版社,第178-180页。)“ちょつと……(有点儿……)”就是其中之一。“ちょつと”是一个意义比较含混的词,直译成汉语为“有点儿……”,但是根据不同的语境,语义变化很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常用的意思:1、非常;2、有点儿;3、不可能。如果有上下文,意思还容易分辨,不过日本人常常省略“ちょつと”后面的成分,这更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外国人产生误解也就在所难免了。 “ぃぃ(可以)”也是一个极易引起歧义的表现。 有一次,我想邀请日本朋友一起去买东西,“ぁした,買ぃ物に行かなぃ。(明天不去买东西吗?)”朋友轻轻地回答“ぃぃんじゃなぃ(可以吧)”。我以为她接受了,可实际上是NO的意思。(中国留学生小马,2001年) “ぃぃ”这个词极具抽象性和概括性,在具体会话中,视上下文的关系,语词(短语、句子)之间的连接,说话者错综复杂的心理,均带有特定的含义,需通盘考虑。“ぃぃ”以外的,未说明的空白部分的意思,体现说话人的内心倾向,有必要仔细斟酌,进行补充解释。(注:芳賀、佐佐木、門倉,《ぁぃまぃ語辞典》,東京堂出版,1996年。) 《现代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详解》一书中,着重从语用学的角度,以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对“ぃぃ”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类剖析,归纳出六种常用语用含义:1、谅解、宽恕。2、拒绝。3、表态。4、叮咛。5、劝阻。6、说反话。(注:许昌华、李奇楠,《现代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详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62页。)这种意义解读对理解“ぃぃ”有一定价值,但在具体交流时,要视当时的语境场景,慎重地作出判断,虽然这种判断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