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是一个爱水的民族,在世人的心目中,傣族与水的关系似乎比其他民族更为密切。所以古往今来,凡是记载傣族和傣族先民的文献,无不将他们与水联系在一起。在傣族人的心目中,水是生命的源头,是圣洁和美好的象征。 既然傣族人如此热爱水,那么傣族对于日常使用的水井当然就十分重视。不仅建筑形式引人注目,而且其中包含着傣族人对水的深厚感情,也蕴涵着一定的文化含义。看傣族水井,那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也令人受到文化的熏陶。 一、独特的水井造型艺术 傣族水井极具特色,通常每个村寨都会有一到两口水井。水井的建筑由井底、井台、井栏和井罩、排水沟等构成,皆为精工砌筑,整个水井浑然一体,造型别致。[1] 其中的井罩最有特点,那是人们为了保护水的清洁而加上的,形成了傣族独有的水井建筑艺术,它融雕塑、绘画和实用为一体。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和德宏两大地区,其水井的造型差别很大。 西双版纳地区的水井井罩样式比较丰富,造型美丽,其中的绘画装饰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圆形 井罩圆底圆顶,像一个蒙古包,顶部主立一根铁杆,挂着一串小银铃,微风吹来发出清脆的“叮叮”声。井罩的顶部、墙体绘有各种彩色的风、云、花草、树木等图案,井口两旁一对彩塑麒麟守卫着,昂首朝天,十分威武。 单塔式 井罩有方有圆,顶部修造一座小塔,塔身镶嵌着反光的小镜子,塔基、塔身绘有各种图案和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群塔式 井罩的顶部中央有一座主塔,周围造四座小塔,每座塔的顶部都立一杆铁针,挂着银铃和金属三角旗,塔基有各种人物活动浮雕,美观典雅。 动物类 井罩的顶部为单塔形,两条泥塑长龙盘卧,龙头对着井口,张牙舞爪,似有不容侵犯之势。有的顶部圆形,上塑展翅的凤凰、戏水的金鹿等等。[2] (209) 德宏的井罩形式比较单一。多选用砾石制造成一座长方形石龛,龛楣雕饰波纹,两端伸出龙头,昂首张望。龛脚左右蹲着一对小巧的石狮,守卫着水源不被污染。最美观的是石塔,它被托在石龛上的方形坡式石盖上,石盖的四角长而翘起。塔分三层,下大上小,四壁上雕刻有龙、象、孔雀等图案。每层都有一个石盖,形制与石龛上的一样,而且一层比一层小。在每层顶盖之间分立着四棵圆形石柱,与塔身方圆结合,整体对称。当方形石盖层层缩至顶端时,形成一个笋状尖柱。整个井塔的建筑风格古朴凝重,美观大方。[1] 傣族水井上非常讲究装饰,尤其是西双版纳傣族的水井上,很多都装饰有各家捐献的圆镜,这些镜子嵌在井罩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则增加了水井的美感;二则可以吓走飞鸟走兽,不使它们接近水井,以保持水井的清洁。井罩内还挂有一面大镜子,这是傣家人利用镜子的光线反射,观察光线较暗的井罩内水的清洁程度。 水井上绘制的图案和塑造的雕塑,大多是傣族人民喜爱或者崇拜的动植物,整个水井显得五彩缤纷,多姿多彩,是傣族地区一大特色。 二、水井的建造和管理与傣族人的道德观念 笔者在西双版纳勐腊县调查时,当地人讲述了这样一个关于水井神的传说:水井神名为叭雅阿树嘎塔麻拉扎。这个人在生前建寺庙4800万,白塔4800万。希望死后能够升天,变为神仙,然却未能如愿,死后变成了一条大蟒蛇。他的儿子出家为僧,修行很高,到天上寻找父亲,寻遍整个天堂也没能找到父亲。回到人间,在一条沟里找到已经变为蟒蛇的父亲。他说:“父亲在人间做了那么多善事,为什么还不能成为神仙。”于是就为蟒蛇念经超度。这次蛇死后就进入了天堂,重又投胎成人。这一世他到处建造凉亭和水井,并修了一条大路,最终因为功德圆满成为神仙。因为他生前建了很多水井,人们就奉他为水井神。正因为如此,傣族人认为,建水井和凉亭是为了供人们休息喝水,是善事中的至善之事。所以建造水井对于傣族人来说是一件非常严肃和重要的事情。 村寨是否建水井,建水井的地点选择,都要取决于村寨中的中老年男子,女人不得与闻,建水井也主要是男子的活计,很少有女人参与。但是有趣的是,水井建好后,主要是由女子负责挑水等活计。傣族姑娘挑水,那是一首美丽的诗。清晨,踏着迷蒙的薄雾,身着艳丽筒裙的傣族姑娘挑着水桶或陶罐袅袅婷婷地走到水井,喳喳闹闹,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揭开了新的一天。她们排成一排,娉婷而来。无怪傣族研究专家黄惠焜先生曾有诗云:“白露横一江,浪暖波不扬,掬水无深寒,踏沙有余香,婷婷肩瓮女,款款牧牛郎,谑笑复相逐,竞问客何乡。”如今这种场面已不大多见,很多村寨中已经没有了水井,自来水已经通到了各家各户。即使还到水井挑水,挑在肩上的土罐也换成了铁桶。 建造水井选址非常讲究,要选择在村寨外围,远离人居住的地方,多是在山箐的入口,或者树木繁茂的地方。最常见的是水井旁边都有一棵或者几棵长势良好的大青树。傣族古歌谣中的《挖井歌》唱道: 人们啊/不要懒/人们啊/不要睡/大家出门挖水井/地点要选好/选在青树下/凉快又挨家/青树高又大/叶茂干又粗/树根有水分/雨来能挡灰/干天水不断/青树是水源……[3]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