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经营受到全球城市发展理论的普遍关注。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城市经营的概念与性质还存在许多争议[1-8],但城市经营已应用于实际的城市发展和管理之中。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在城市经营的内涵与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城市经营的理论经历了企业经营论、政府职能变革论、资源经营论、资产经营论、资本经营论、公共产品经营论、资产负债论、要素优化组合论的演进过程[9],城市经营的实践也迅速经历了“生产要素经营”—“保值增值经营”—“竞争力经营”三个阶段的转型。毋庸讳言,我国城市经营还存在许多误区与风险,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经营的质量和水平已成为国内学者关注的现实问题[7-13]。 当前,城市经营的资源要素组成是国内学者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有学者认为,城市经营资源主要有六大要素包括土地等自然资源、企业资源、人力资源、人类文化遗产资源、政府的行政资源、良好的城市形象资源等[14]。也有学者认为由社会文化要素构成的无形资产还不具备经营的前提条件,至少在目前在价值形式上不能够量化[15]。 然而,在对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中人们认识到,非经济因素尤其是文化因素在经济活动的动力机制及空间特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6];空间变动性与社会文化结构(因素)密不可分,多层社会与多元文化构成了人类社会空间的差异性[17],社会文化要素及其空间差异成为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城市经营有必要考虑对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 1 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涵义 城市经营是一个战略性的框架和任务,也是一个整合众多城市资源并使其得到优化配置的过程,城市经营的本质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提高城市聚集资源和将资源转化为市场的能力。尽管城市经营中也追求经济效益,但这种经济效益只是作为中间效益,这部分经济效益须转化城市整体效益,进而转化为城市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城市发展环境的优化,否则将失去其意义。因此,城市经营的目标是城市整体利益最大化,而非单纯的利润最大化[18]。只有深刻认识城市经营的内涵,才能使城市经营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如果不是片面强调城市经营的短期经济效益,而是更充分地注重城市长远的竞争能力的培育,当中国的城市经营由区域性转向全球性的竞争型经营的时候,也就是中国城市经营面向经济—文化相互作用和多元社会文化相互作用更加显著的时候。此时,不仅需要进行城市自然资源因素的经营,同时需要强调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对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是指通过对城市社会文化系统的整合,以加强其对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直接作用。强调城市社会文化要素对城市经营的影响,更需要加强这种影响的作用机制和时空间特征的研究,进而构筑城市经营的内容体系。 2 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意义 在全球化时代,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经营的现实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2.1 文化竞争的需要 全球化的过程是制造业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过程,全球体系中的城市竞争包括了经济竞争、社会文化竞争和环境竞争等。在全球化的文化竞争中,既导致了全球文化的同质化过程,也突出了异质性格局,全球文化空间将形成一个具有多孔的、多中心的、相互渗透的文化综合体格局。如果我们将这种格局中的主流文化称为基质,那么具有或类似基质特征的文化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不能忽视的是,竞争能力的本质来源是异质性,正如人们通常所说“民族的,世界的”、“区域的,全球的”,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才是最具竞争力的文化,也正是在这些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区域特色的先进文化的不断竞合过程中,导致了全球化中文化基质的形成。对城市或区域乃至国家的文化要素的经营,是加强全球化中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2 经济竞争的需要 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是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显著特征。经济全球化下,区位因素趋向多样化,传统经济要素地位下降,城市主要依靠智力和创新等非经济因素参与竞争。低空间成本、低信息交流成本、低交通成本和低交易成本等竞争要素对制度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非经济因素的日益依赖[16,19],使城市对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越来越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 2.3 城市产业发展的需要 区域性因素往往构成经济全球化的持续竞争优势[20]。在经济全球化下,企业行为是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全球化力量促进了企业生产要素的跨时间和空间流动,而地方化力量则使企业生产活动依然受到地方经济基础和制度文化背景的影响[21],区域社会文化要素对企业活动的影响表现在“根植性”和“路径依赖”等方面。从上海目前要求外来企业的“根植性”和北京中关村高科技产业的“路径依赖”来看,对城市社会文化要素的经营是国内产业发展和调整的必然要求。 2.4 转型期国内深化改革的需要 始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已深刻地影响到国内的文化变革,没有国内的文化变革基础可能也就没有城市经营的快速发展,国内改革的深化也可能面临更大的阻力。中国目前正在进入经济与社会文化的新一轮重大转型时期:由国家经济向全球经济的转型导致区域文化与全球文化的竞合;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型导致消费文化的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导致社会、经济制度与文化的转型;区域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导致多元主体的文化影响更加复杂化。在此过程中,缺乏引导和经营的社会文化转型将可能是无序的、漫长的过程,构成全面经济与社会文化顺利转型的极大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