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称长安,汉、唐时期,长安就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在这块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厚重之地,在大约80万年前,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还有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军阵,更令世人叹为观止。古都长安曾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久的文明古都。汉、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步入鼎盛时期,作为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长安古都也进入到辉煌繁荣之时。当时,开通丝绸之路,汉唐文化东扩东洋各国,向西远播中亚及欧洲诸国,各国使者络绎不绝,纷至沓来,古都长安已是一座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公元10世纪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西安逐渐失去中心地位,随着岁月流逝慢慢被边缘化了。近代西方列强用“炮舰”敲开晚清王朝闭关锁国大门,便利快捷的海上运输使商品经济在东南沿海迅速发展起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日益冲击着腐朽衰弱的封建文化;而处在陆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只能望洋兴叹,曾教化四方的汉唐国都成为被遗忘的孤独者;在西部开发的今天,虽然西安仍是一座科技文化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城市,但与昔日汉、唐国都的辉煌不可同日而语,只能称为中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过去的辉煌只能证明过去,而现实是西安已失去往日的荣耀;但积淀厚重的汉唐文化是西安的无形资产,更是西安独有的文化优势。因此,发挥西安的文化优势,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应是西安人具有战略眼光的明智选择。 一、西安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战略的理论依据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精神之根;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文化是活力和灵魂。城市文化建设最终决定着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决定着城市的品牌和特色。汉唐文化是西安最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从文化视野构建“世界历史文明名城”无疑是西安人颇具战略眼光的选择。作为汉唐文化载体的西安,能否以博大精深的文化优势带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应从文化学理论的角度进行科学论证。 首先,文化力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学者时下公人在《新文化产业论》一书中也断言:“21世纪的经济学将由文化和产业两部分构成。”据有关资料统计:日本文化娱乐业的经营收入现已超过本国汽车工业产值。目前,美国最富有400家的产业中有72家是文化产业,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空航天的第二大出口产品。欧盟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文化不再是一个抽象或过时的东西,而越来越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极;欧盟各国在文化部门就业的人数超过300万,每年创造的文化产品的价值高达3600亿欧元。据估计,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左右(我国目前仅为0.3%),美国、西欧、日本的文化服务产业就业比重2000年分别达到82%、75%、73%。这一切都表明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已形成了一个开发文化的时代。作为汉唐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应以开发汉唐文化拉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从而打造出西安城市文化的品牌和特色,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其次,文化优先发展的战略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理论认为,社会意识是与人类社会同步产生的,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不是消极简单而是能动复杂的过程,突出表现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阻碍其发展,有时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而超越现实推动社会进步。这个理论从根本上打碎了市场经济相对落后的西安亦步亦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禁锢,为其文化发展解放了思想。事实上西安文化发展战略并非一种超越实际的发展模式,而是基于自身文化资源优势,立足区位特点,前瞻世界趋势,参与国内国际分工的科学选择。作为一个区域经济主体来讲,重、轻工业、服务业与文化产业并不是一个顺序的发展序列,仅只是社会分工的区别;那种先工业化再信息化、先发展经济后重视治理、后推进文化建设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互动理论认为,经济、政治、文化三维一体共同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格局,它们在社会历史进程中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因此,构建西安“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汉唐文化,无疑成为西安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先导,并将以其文化理念渗透到社会生产、公共管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对西安经济发展、政治改革、社会文明、生态保护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最后,从文化发展的主体即人的现代化理论层面上进行阐释。一方面,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处于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和目的。世界现代化进程表明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心理状况直接决定这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汉唐文化兼容并蓄,融合了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各种文化,具有宽阔博大的文化胸襟;历史铸就了西安人恢弘大度、兼收并蓄、多元并立的文化遗传基因;现代西安人开放意识、积极进取和市场商品意识逐渐增强,近代以来形成保守、封闭、懒惰、散漫等不良习惯被彻底改变;现代西安人不仅是博大精深汉唐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汉唐文化走向世界的积极创造者和推动者。另一方面,人的现代化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者并不是直接同一的,社会的现代化不能自然导致人的现代化。鉴于西安的后发型区域及人们的现代化素质总体有待提高,我们也应重视文化发展适度超前人的现代化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互动、协调发展,为构建文明、和谐的国际化西安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西安构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