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996年国际形势的主流继续走向缓和,全球四十多个地区热点大多数降温。但由于一些大国仍没有放弃“冷战思维”和谋取全球及地区战略优势的目标,各种形式的强权政治、干涉主义和种族主义依然存在,因此今年某些地区的局势仍令人担忧:在阿富汗和中非大湖地区,炮声不断、难民如潮;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缓和的局势出现反复;海湾地区硝烟再起;波黑和车臣等地虽实现了脆弱的和平,但隐患犹存,险象环生……这些情况表明,冷战结束后的天下并不太平,世界和平与发展正面临挑战。 本版登载有关回顾今年热点地区形势的文章、对话和图片,希望能为大家观察国际形势提供一些例证。 从年初美国对伊朗发出军事进攻威胁,到9 月美国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轰炸,加上令海湾各国不安的巴林动乱和震惊中东的沙特恐怖爆炸案,1996年的海湾局势继续紧张动荡。 2月和8月,美国先后借口伊朗在海湾扩充军事势力危及石油运输通道和计划将对美国发动新的恐怖活动,命令其驻海湾的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拟定了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的具体计划。 在军事威胁的同时,克林顿总统又签署了对伊朗和利比亚实行新的经济制裁的达马托法,企图阻止外国公司对两国进行投资。对此伊朗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9月, 美国又以伊拉克在自己北部领土出兵干预库尔德两派斗争对海湾国家的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借机动用包括B —52重型轰炸机、F—117A 先进隐形战斗机在内的大批飞机连续对伊拉克的防空系统和军事设施进行大规模轰炸,同时调遣数千士兵和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数十艘军舰急速进入海湾,还强行将西方大国在伊南部划定的“禁飞区”扩大到巴格达郊区,结果伊拉克全民动员对美国的轰炸进行了还击。该地区局势出现了自海湾战争后最严重的局面,原因主要是美国加大对两伊实施“双重遏制”的政策,这除了迎合国内大选的需要外,另一个企图则是诱使海湾产油国扩大对美国安全保护的依赖,以加强其在海湾的军事存在,从而达到美国独家控制海湾的战略目的。 美国在海湾的这些行动受到西方其他国家和俄罗斯的抵制。当美国对伊朗实行的达马托法刚一公布,欧盟从自身的经济利益考虑,立即发表声明激烈抨击美国的治外法权,坚持与伊朗进行对话。北约成员国土耳其总理还访问伊朗,签订了购买伊朗价值200亿美元的天然气协议。 美国对伊拉克的轰炸更是遭到国际社会和中东海湾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俄罗斯也乘机制订了重返中东的新战略。一年来,海湾国家内部矛盾也日益公开化。一些国家关系紧张,极端势力抬头,恐怖、暴力事件频仍。巴林连续爆发大规模骚乱,卡塔尔发生未遂政变,驻沙特美军再次遭恐怖爆炸袭击,死伤300余人, 美国扬言要对伊朗采取报复行动,闹得人心惶惶。 海湾地区是世界的油库,目前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0 %, 到2010年将达到50%,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将占世界的65%。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大国在海湾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加之海湾本地区民族矛盾、宗教派系和历史遗留下的边界等复杂因素,未来的海湾局势将难以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