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教界,还是非教界,无论是当政者,还是政治反对派,无论是在伊斯兰国家,还是在非伊斯兰国家,穆斯林都会在维护伊斯兰信仰的前提下,或是基于意识形态,或是出于宗教感情和民族义愤,或是由于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都会以伊斯兰为外衣,利用伊斯兰的旗帜,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这是当前国际政治生活中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1969年,耶路撒冷的阿克萨清真寺被焚烧,这不仅导致了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的领土——政治冲突演变为伊斯兰世界同以色列之间的宗教——政治冲突,还使得长期以来关于建立伊斯兰联盟的泛伊斯兰设想一夜之间变成了现实,即随后建立的伊斯兰国际——伊斯兰会议组织。同样,在当前中东和平进程出现僵局时,以色列当局为发展旅游事业,在耶路撒冷的哭墙下开通隧道。穆斯林视这一做法是对伊斯兰教圣地的亵渎。它极度地伤害了穆斯林的宗教情感,导致巴勒斯坦群众与以色列军警之间严重的流血冲突。这在有形无形之中影响中东和平进程。 还应看到,伊斯兰国家的当政者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在国内外推行其既定的政策。他们或是在内部全面地或部分地推行社会生活的伊斯兰化,或是向外输出伊斯兰革命,或是极力支持国内外伊斯兰事业的发展,强化伊斯兰的信仰阵地,或是在维护非伊斯兰国家“穆斯林少数”权益的借口下,支持那里的包括武装斗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斗争。当然,伊斯兰各国间往往也会因这样那样的矛盾而发生争执和纠纷,以至于演化为战争。小的如两国间的边境冲突,大的如80年代持续八九年之久的两伊战争。但不管怎么说,这都会对地区的或国际的政治产生影响。 当代的伊斯兰复兴,不管它是民间自发起来的,或是由各国的当政者所倡导并支持的,还是各国的宗教——政治反对派所发动的,它所形成的社会运动对国家关系以及对国际政治生活的冲击,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就当代伊斯兰复兴的内涵而言,既有宗教自身的复兴,又有社会、政治、经济、民族等各方面所要求的复兴。特别是由各国的宗教——政治反对派因不满现实,从事针对当政者的恐怖活动时,往往旁及无辜;他们为扩大其政治影响,往往把矛头指向外籍人员(外交人员、外国商贸人员和旅游者等)。这不仅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也会影响到国家关系和国际政治生活。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斯兰国家中影响国际关系的种种现象(如他们所说的“原教旨主义”及其从事的恐怖活动)极为恼火。1992年,美国国务院成立五人小组,专门研究伊斯兰问题。1995年3月, 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一项机密政令,它“列明中央情报局和其他情报机构必须向白宫提供重要情报”,其中包括“穆斯林原教旨主义者和恐怖主义活动”。这是冷战结束后白宫首次颁发的谍报政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秘书长克拉斯也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冷战结束后西方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样重视“中东和穆斯林原教旨主义问题”,希望同西方大国共同遏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美国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出于自身的战略和利益考虑,对伊斯兰国家分别采取或打或拉、软硬兼施的两手政策。为了维护在中东的利益,美国一方面极力支持沙特等海湾国家,另一方面将阿拉伯、利比亚、伊朗、伊拉克、苏丹等列入黑名单,采取孤立、禁运、制裁甚至打击的政策。同样的,他们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反对派(其中包括原教旨主义者)也会采取相应的政策。其实伊斯兰教仅系影响当今国际关系的因素之一,恐怖主义亦非伊斯兰国家所独有,其他国家(如美国)同样存在恐怖主义。恐怖主义是某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从事的一种极端活动,而原教旨主义仅是在伊斯兰教名目下的一种社会、政治主张或活动,它与宗教毕竟是两码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把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和恐怖主义活动视为同一,加之国外宣传机构或舆论的渲染,其结果往往使人们视伊斯兰教为洪水猛兽,大有谈虎色变之势。 但不管怎么说,在观察当今国际问题时,不应忽视伊斯兰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