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以争端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其实质是巴勒斯坦问题,即领土之争。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东岸的巴勒斯坦,面积仅2.7万平方公里。 但由于居住在这里的两个主要民族——阿拉伯人和犹太人,都声称自己是巴勒斯坦的真正主人,矛盾由此产生,并酿成无数次冲突和5次中东战 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阿以之间逐渐由势不两立到开始握手言和,其间的恩恩怨怨和所经历的艰难曲折说不完道不尽。1996年5月的以色列大选中,一向对中东和平问题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 集团战胜工党而组阁,内塔尼胡出任新总理,这给蹒跚中的中东和平进程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贝尔福宣言发表80周年、联合国通过分治决议和以色列建国50周年这几个促使阿以矛盾尖锐化和复杂化的日子到来前夕,回顾阿以争端的历史,展望中东和平的未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该地区战争与和平的世纪长卷,而留在人们心头的则是对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思考。 一、阿以争端是西方介入而形成的历史悲剧 1.阿拉伯人和犹太人是巴勒斯坦的两个主要民族 从1947年联大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和随后以色列建国算起,阿以冲突已持续了近半个世纪:如果从1917年主张“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民族国家”的贝尔福宣言发表算起,阿以争端已延续了80年之久;如果要考察阿以(犹)之间矛盾产生的根源则可追溯到5000年之前。据史书记载,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当时称“迦南人”。公元前4000年左右他们从阿拉伯半岛东部迁到巴勒斯坦,故《圣经·旧约全书》中称巴勒斯坦为“迦南之地”。犹太人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才从阿拉伯半岛南部经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移居到巴勒斯坦的,当时他们被称为“希伯来人”。而此时阿拉伯人已经在巴勒斯坦建立了“迦南国”。 犹太人来到巴勒斯坦后不久,因遇旱灾,又迁往埃及,由于不堪埃及法老的虐待,犹太人在其首领摩西率领下逃到西奈半岛。这期间产生了犹太教教义的基础——《摩西十戒》。相传摩西在西奈圣山上得到上帝耶和华的“启示”,上帝“指示”他与其继承人率犹太人再次进入被称为“希望之乡”的巴勒斯坦。因此,犹太人认为巴勒斯坦是上帝为他们“圈选”的家园。此时,原来居住在地中海克里特岛和爱琴海沿岸的腓力斯人也来到巴勒斯坦,并建立了“腓力尼亚国”。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后,打败了阿拉伯人和腓力斯人的抵抗,于公元前11世纪末在巴勒斯坦建立了统一的“希伯来王国”。希伯来王国历经扫罗、大卫、所罗门3个国王近100年的统治,其中所罗门在位的40年被认为是犹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但从公元前9 世纪希伯来王国分裂后逐渐被异族征服或同化,犹太人的多次反抗均遭镇压,大批犹太人被屠杀或变卖为奴,从此开始了犹太民族的千年流散史。 从历史上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确实都是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都在这里建立过国家,而且他们都属于古代西亚闪族人的后裔,都居住在阿拉伯半岛,都是后来才移居巴勒斯坦的。不过阿拉伯人来到巴勒斯坦比犹太人要早2000年左右,比犹太人在这里建国也早1000年左右,并且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然而,犹太人毕竟也是这里最早的居民之一,他们后来的悲惨境遇迫使他们最终仍选择巴勒斯坦作为居住地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以此作证明自己才是巴勒斯坦真正主人的历史依据而排斥他人,在今天已经难以服人了,因为这种观点带有极浓的宗教色彩。遗憾的是,上述这种排他的观点在这两个民族中却幽灵般地徘徊了几千年,使阿以(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成为不可避免之事。 2.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产生事出有因。 阿以之间矛盾和冲突的直接原因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产生。然而,从历史上看,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兴起确也事出有因。 公元前928年希伯来王国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两个王国后, 犹太人的悲剧便开始了。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帝国消灭; 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帝国征服, 犹太民族作为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存在了约1400年的历史从此结束。 7世纪,巴勒斯坦归入阿拉伯帝国, 留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居民不足50人。16世纪初,巴勒斯坦作为一个行省被纳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版图。自从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后,陆续迁入的阿拉伯人与当地的迦南人、腓力斯人,以及后来的希腊人、罗马人、土耳其人等互相融合、同化,形成了有着共同信仰、语言和文化的巴勒斯坦人。1000多年来,巴勒斯坦人一直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他们是巴勒斯坦历史和文化的主要创始者。犹太人虽然也是巴勒斯坦的古老居民之一,但随着公元2世纪中叶的第三次大流散, 犹太民族的主体与巴勒斯坦就毫无联系了,留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屈指可数。到公元12世纪时,整个巴勒斯坦也只有1400多名犹太人。 犹太人既没有了自己的国家,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家园,流散到世界各地。到中世纪中期,犹太人已成为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波兰等欧洲国家中主要的少数民族。“犹太人生活的中心地区已从东方转到西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计有1300万,其中俄国600万,波兰300万。 在奥斯曼帝国虽也有一些歧视犹太人的规定,如为了表明其犹太人身分,男人必须在帽子上贴一块黄布条,身上悬挂铸有非信徒字样的银币;妇女须穿两只颜色不同的鞋,一只红,一只黑,鞋上缀有小铃铛,走起路来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但犹太人却享有与其他非穆斯林少数民族同等的地位,享有宗教自由和其他自由。然而,生活在西方的犹太人,由于不肯同化于居住国民族,在欧洲一直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社团生活。”他们“从事于名声不佳而的利于人的职业,固执于自己的信仰,在别人看来他们人人都永远背着把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的罪名。这样,他们被公众极端厌恶”。犹太教被视为是一种异端邪说,“犹太人要对诸如失火、瘟疫,特别是14世纪中期的黑死病等一切大灾难负责”。因此,1290年,英王爱德华一世下令将所有的犹太人逐出英国:1182年、1306年和1394年,法国3次驱逐犹太人。1391年,在席卷西班牙的排犹暴行中,有5~7万犹太人死亡。1492年,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把不愿改教的20多万犹太人全部逐出国境。12世纪西欧共有犹太人150万,但到了 15世纪锐减到3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