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是中东的大国。这在历史和现实中都是事实。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由于内外环境的制约,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伊朗没有能够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进入90年代,伊朗重树地区大国地位的条件渐趋成熟:一个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和稳定国内局势的务实政府的地位日益巩固,毁于战争的经济已经恢复,国防力量明显壮大,海湾战争既使伊拉克一蹶不振,又导致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纷纷与伊朗发展关系,苏联的解体还为伊朗进入外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创造了良机。与之相随,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美国独霸中东以及遏制伊朗的战略的明朗化,又阻碍着伊朗发挥中东大国的作用。 因此,90年代伊朗将其在霍梅尼时期“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对外战略调整为以缓和为主调、以经济合作为重点、全方位关系正常化的对外战略,要点是强调以周边国家战略为基础的广泛的地缘外交,同时努力恢复与西方的经贸关系,以对抗和挫败美国的制裁和遏制,从而使伊朗尽快以大国的雄姿崛起于中东政治舞台。 一、周边地缘外交:伊朗对外战略的基础 周边地缘外交是90年代伊朗对外战略的基础,拉夫桑贾尼政府的对外战略目标是向世界的全方位外交。 1.向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发展合作关系 海湾(或称波斯湾)地区是伊朗的国家经济重心、军事前沿和对外大门,事关伊朗经济兴衰和社稷安危,是伊朗对外战略必争必保之重点。逐步将外部强权国家的政治军事力量全部驱除出海湾,使海湾控制于一己之下,成为具有内海意义的真正的“波斯湾”,是伊朗为之长期奋斗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伊朗首先必须取得海湾阿拉伯国家的信任并与之建立合作。 但是,伊朗同海湾六国之间的主要分歧之一正是外部大国军事力量在海湾地区存在的问题。即使存在这样的争议,现实主义的拉夫桑贾尼政府也准备首先发展与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间的合作睦邻关系。拉夫桑贾尼阐释今天伊朗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是“尊重(他国)领土完整以及其他国家人民的社会和宗教价值”〔1〕。他宣称, 这意味着对海湾地区“我们不想成为警察”〔2〕,伊朗既不会羞辱他的邻国, 也不会使他们感到有威胁,“我们应当全体合作来建设我们这个地区,波斯湾地区应该成为像家园一样的地区,像一个共同的农场”〔3〕。1995 年12月,伊朗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德黑兰愿意与所有海湾国家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此,伊朗以改善与科威特、沙特的双边关系,保持和发展与其余海湾国家之关系、抑制伊拉克作为基本措施: 改善伊—科关系:科威特在两伊战争中站在伊拉克一方,曾给予伊拉克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并由美军保护其油轮航行。但是,在伊拉克进攻科威特之前的1990年7月,伊朗外长韦拉亚提访问科威特时, 宣称伊朗准备捐弃前嫌;当科威特沦陷时,伊朗继续与科流亡政府保持友好关系,拉夫桑贾尼1990年11月接见了科威特大使;同年12月,科宗教和社会事务大臣访问德黑兰。流亡的科威特政府答应对原来在科的7 万名伊朗工人补偿1000万美元,并商定在伊朗的3 个城市设立特别局来照管在伊朗的4万名科威特难民。海湾战争结束后,伊朗迅即调遣价值4000 万美元的灭火设备和伊朗国营石油公司灭火队到科威特,并于1991年8 月16日取得灭火首次成功。此后,科威特领导人在伊朗外长韦拉亚提1992年4月访科时,专门就科美、科英防御条约进行了解释, 声明:美英都不能以这些条约为借口利用科领土反对第三国,条约不构成对伊朗的威胁。那次访问,导致了历史上第一个伊朗—科威特合作协定的产生。 与沙特和解:沙特是海湾六国的核心,也是海湾地区的一个大国,两国因1987年朝圣流血事件而于1988年中断了外交关系。自1990年10月1日伊沙两国外长在纽约会晤以后,两国于1991年3月26日恢复了外交关系。同年4月1日,伊朗重开在沙特的大使馆。6月5日,沙特外交大臣访问德黑兰,答应让1.1万名伊朗朝觐者和1987 年朝觐事件死难者的家属进入沙特旅行,同意他们可以进行诸如谴责“像美国和以色列那样的异教徒”等有限的政治示威和游行,并同意每周接待3000伊朗人到沙特朝觐。1991年6月朝觐期间沙特没有发生事故, 证实两国政治关系趋于改善,在经济贸易领域,两国的交易也在扩大,法赫德国王也曾两次邀请拉夫桑尼贾访问沙特。 与其他海湾国家保持和发展关系:阿曼和阿联酋与伊朗有着密切的经济贸易联系,海湾战争后,阿曼对扩大它同伊朗的包括劳动力、技术、职业服务在内的经济关系极感兴趣,阿联酋则与伊朗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伊朗还改善和发展了同巴林、卡塔尔的政治经济关系,开辟了航线,签订了含多种内容的双边经济合作协定。 抑制伊拉克:伊拉克是伊朗在海湾谋求霸权的主要对手和障碍,它常以阿拉伯世界的继承者、代言人的面目插手中东事务,并乘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之机入侵伊朗。伊朗对伊拉克的抑制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88年8月20日两伊停战到1990年8月2 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伊朗采取了“抵制谈判”、“拒绝合作”的对伊拉克政策;第二个阶段是海湾战争期间,伊朗采取了谴责伊拉克入侵、要求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领土、支持联合国解决海湾危机的方案、遵守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经济制裁的决定、支持科威特流亡政府等措施;第三阶段是从海湾战争结束到现在,虽然1990年11月伊拉克被迫与伊朗签署了“从伊朗领土撤出军队、承认1975年阿尔及尔协定的合法性、遣返战俘”的协议,但是伊朗仍然保持着与伊拉克的低水平的敌视:在道义上支持伊拉克什叶派造反,坚持要求执行联合国598号决议的所有条款, 确定伊拉克挑起两伊战争的罪行。1992年3月, 两伊在贾哈丁—哈尔克军事基地附近爆发两伊战争以后的第一次空战;1994年2月, 在改善双边关系的会谈中,伊朗提出:除了按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交换战俘、 伊拉克向伊朗支付约1000亿美元战争赔款外,巴格达应停止对设在伊拉克的伊朗反政府组织“人民圣战者”及其武装提供支持;同年2月初,在靠近两伊边界的伊拉克地区,伊朗反政府军事组织“伊朗全国解放军”约1 万人举行了4天演习, 同时在伊朗境内的伊拉克反政府武装举行了阅兵式以显示实力。这年11月初,伊朗两次轰炸了伊拉克境内的伊朗“人民圣战者”组织基地。当年11月底,韦拉亚提说,伊拉克若想改善同伊朗的关系就必须作出更大的努力。迄今为止,两伊之间关于“阿拉伯斯坦”、扎因高斯等领土争端依然存在,和平条约也没有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