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820(2006)04-0094-04 经过5年的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明显提高,这已经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事实。随着全球和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上海合作组织将为今后制定怎样的长期发展战略,不仅已成为各成员国领导人、政治家们开始思考的问题,也是各国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政治领域:继续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还是在冷战刚刚结束时,各国政治家们在思考未来的国家安全问题时,在国际社会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安全观。一种是继续坚持冷战思维,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特征,以对抗、结盟、干涉为表现形式的旧式安全观。冷战结束15年来,这种国家安全战略思维不仅没有因为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关系的消失而绝迹,反而在处理冷战遗留的国家间关系问题、处理全球化进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处理冷战后突出表现出来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坚持冷战时期的习惯思维和方式。这一趋势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心,因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的确证明,这种重蹈覆辙的国际战略关系的发展,正在使世界再次陷入互相对抗、互不信任和以牺牲别人的安全来保障自己安全的“冷战”泥沼中。为此,另一种新型的安全观应运而生,它主张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相互信任为纽带,以合作、对话、开放为国家间交往的基本方式,认为双方间的关系不应以针对第三方为条件。由“上海五国”发展起来的上海合作组织正是这种新安全观的倡导者和率先实践者,各成员国从一开始就坚决摈弃了以往那种以霸权、威胁、对抗和冲突为主要特征的冷战思维,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联合国宪章基础上进行平等对话、交流与合作,以增强各自国家的安全和国际社会共同的安全。从1996年的“上海五国”到今天的上海合作组织,经历了10年的探索。在推动地区共同的稳定与发展的进程中,“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着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致力于建立新安全观和新型国家关系的核心思路。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合作的实践中,“上海精神”的落实和发展已经被更加系统化和机制化,如果从学术角度概括可体现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是主张安全的多边性。一国的安全不仅是自己的事情,也要以他国安全为条件,离不开他国的支持与合作;二是主张安全的合作性。特别是各国际法主体面临着共同的安全问题时,在新时期国际政治无明显敌对的特点决定下,获取安全的主要方式是合作而不是对抗;三是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国家和地区安全不仅局限于军事和政治领域,而须扩大到经济、科技、文化、环境和社会问题的方方面面;四是强调安全感的获得要通过一定的机制和制度建设。认为那种单纯强化本国和本组织军事安全实力的做法并不会使自己和地区获得真正的安全[1]。这种思路和原则的不断完善,恰恰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以新型的国家关系和对地区及世界全新的制度设计为出发点,开始着手解决地区成员面临的共性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的巩固和发展,正是基于上述新型安全观的创立,它代表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代表了多极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反映了多数国家的利益和愿望,因而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江泽民 1997年4月23日在俄罗斯国家杜马发表题为《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的演讲时强调指出:“新的安全观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一切分歧或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多边、双边协调合作逐步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坚决抛弃冷战思维和一切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做法。”就在这个双边文件签署后的第二天,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国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在这一重要文件中,除了解决边境军事安全问题外,更加明显地强调了树立“完全不同于冷战思维的一种新的安全观,对于增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与信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以来,本着这种精神和原则广泛地参与地区政治生活,对推动欧亚地区发展的多元化趋势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产生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上海合作组织活动的地区、成员、领域仍有较大的局限性,但是在这一特定的地区内实现了不同经济实力、不同文化传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政治制度下各国寻求解决共同面临问题的对话与合作,仅此一点,它的创新意义就是划时代性的。随着它在这一领域中的影响不断扩大,随着更多的国际政治主体被吸引进这一进程中来,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地位将因其在国际政治活动中作用的加强而明显提升。致力于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趋于更加民主与合理,也将是上海合作组织今后在国际社会中演绎的重要角色。 二、经济领域:强化地区抵御全球化冲击的能力 欧亚各国在独立建国初期选择了多边平衡作为对外发展战略,并通过国际性的区域合作弥补自身国家的能力缺失,借此提高各国抵御全球化冲击的能力。设定不同的国家及地区目标、参与不同背景的国际组织、重点解决在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在国际合作的框架下借助于大国或“成熟国家”的力量完成自身力所不逮的职能,这是欧亚各国独立后踊跃成为众多地区性国际合作组织成员和推动建立种类名目繁多的地区合作组织的基本动机。实际上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出现在欧亚地区的一场特殊的国际化的国家进程。对于欧亚各国而言,这既是走出困境的惟一途径,也是一种应对全球化的不得已方式。在欧亚地区独立后的十多年中,出于各国巩固政治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经济的迫切需要,以及地区外大国与国家集团急于在欧亚地区确立各自的利益存在,在欧亚地区先后出现并活跃着许多具有不同国际背景和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众多区域合作组织并存于欧亚地区,并且往往在同一合作领域(或者是在相近的合作领域)中交叉发挥作用,这已经成为欧亚地区全球化进程的重要特色之一。尽管许多学者对于目前欧亚地区这种多元区域合作关系和状态的评估并不乐观①,但这毕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影响下欧亚区域发展无法回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