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0;D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386(2006)04-0015-06 200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全面阐述了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理念[1]。在这之前,4月22日,胡锦涛主席在印尼召开的亚非峰会上提出要构筑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目标时,也谈到了要“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主权,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2]“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对丰富中国的外交理论有着重大的建设性作用,表明中国外交理论有了新的拓展。这一理念既蕴涵着丰厚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念,又与人类共同的基本道德信仰,以及《联合国宪章》的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符合当今国际关系准则发展的大趋势。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基本要素 维护和平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最基本的要求,实现共同繁荣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长期目标。从胡锦涛主席的讲演及有关文件的内容来看,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要素: 平等:国际社会是由各种行为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行为体)按照一定的规范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诸多部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要使这个共同体成为一个和谐的世界,共同体中的各个行为体,主要是国家行为体必须处于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协调、其功能得到最大优化的状态。也就是说,和谐世界首先体现于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间关系的平等和谐。 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政治上体现为,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务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通过多边的集体协商来解决,这样才能给我们这个国际大家庭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在安全上,各国应该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在经济上,世界各国在经济交往中应该以公平为基础,以互利为原则,而不是以强凌弱。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实现平衡、有序、协调发展,使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受益,而不是南北差距更大。各国应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众多的不和谐因素。不消除这些不和谐因素,世界和平就难以得到实现,经济就难以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只有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立起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使各国和人民都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才能推动世界朝着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着强烈的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损害其国家主权和垄断国际事务。这些国家依据本国国情制定自身的发展模式,通过国际合作,争取本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发展,形成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构建和谐世界的推动力量。因此,中国提倡的“和谐世界”主张,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要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坚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多边主义,为实践和谐世界的理念而共同努力。 宽容: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不可能只存在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和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还是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水平,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整个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交相辉映、多姿多彩。在当代的国际关系中,即使是面对相同的困难和问题,不同的国家可能也会有不同的处理办法。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一样,与外部世界的历史和现实联系不一样,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一样,面向未来的追求不一样,由此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方针、策略、政策和措施也不会完全一样,这正是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所在。 中国提倡的和谐世界理念主张世界上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该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中融合而非同化,在求同存异中谋求共同发展。“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1]平等开放、兼容并蓄是中国主张建立的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 合作:胡锦涛强调:“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是联合国的重要宗旨,也越来越成为实现各国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途径。”[1]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国家间的利益交汇与依存程度明显强化,全球化的发展为国家间的合作拓展了巨大的可能性和广泛的空间,使得国际合作成为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任何一个国家在寻求国家利益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协调发展过程中,都更多地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国际交流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中国曾一度将自力更生和捍卫国家主权绝对化,没有贯彻执行对外开放政策并真正地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这种观念上的偏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3](PP316-322)。所以邓小平强调,“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4](P78)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使每个行为体的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之中,这是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的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