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困境”不仅构成国家间安全竞争与冲突的基本原因,也是影响甚至实质性地干扰多边安全对话进程的突出问题。多边会谈本来是用以遏制与解决安全冲突的重要机制,但阻碍多边会谈进展的原因之一却是会谈本身常常并不能有效地抑制安全对立,相反,参与谈判的有关方面甚至为了提高要价、或者为了强化单方面的利益主张,而不惜以激化事态的方式争取对手的重视和妥协。传统合作理论主要将关注点集中在制度层面,例如制度的约束力和为参与者提供“好处”的交易能力,或者是参与者在国际环境评估基础上所做出的战略选择。①但当代多边主义理论更多地认为,谈判者基于自身国内政治的考虑是采取这种“军事挑衅”政策的重要理由。除此之外,“威胁程度”判断也是解释多边谈判中安全困境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国内政治对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挑衅”行为的影响,还是基于外交与战略的要求对“威胁程度”所做的判断,事实上都同特定的“威胁/利益”认同与认知存在着直接的关系。②通过考察2006年7月5日朝鲜的导弹试射所引起的六方会谈成员国的不同反应,以及其后六方会谈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导致多边会谈陷入僵持状态的“安全困境”,既有国内政治的考虑,也有威胁程度的发展,更存在着像朝鲜这样的多边会谈参与者的“习惯行为”问题。换句话说,尽管六方会谈已经进行了5轮并延续了3年时间,但在有关各方对“威胁/利益”的认同尚没有根本改变的前提下,多边会谈中的安全对抗不仅无法降低、甚至还在出现增强的趋势。 “习惯行为”背后的“认同僵化”? 自1998年以来的8年间,除了核问题之外,朝鲜还一直在试图通过导弹试射问题谋求与美国直接对话、并争取它所希望的政治与经济利益。2006年7月5日的朝鲜导弹试射只不过是“最新”的一次。即便是2002年10月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以后,朝鲜也从未停止导弹发展计划,试图以导弹试射影响国际社会对朝核问题的反应更是朝鲜多次尝试过的手段。平壤政府在美国历来被视为通过“边缘政策”(brinksmanship)推行“勒索外交”(diplomacy of extortion)的高手。 朝鲜曾经从导弹试射中尝到过“外交甜头”,得到过实际的“经济好处”。在第一次朝鲜导弹危机、即1998年8月的“大浦洞”导弹试射后举行的美朝直接对话中,双方形成了一系列直接的“利益交换”。朝鲜在1999年9月宣布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Missile Moratorium),而克林顿政府则根据“佩里方案”同意继续与朝鲜展开双边对话,以解决美朝之间的安全、政治和经济关注。与此同时,克林顿政府承诺给予朝鲜若干“好处”:一是1999年9月17日,克林顿总统宣布取消部分对朝制裁,其中包括开放美国人到朝鲜旅游,允许朝鲜购买部分美国商品;二是1999年12月,美国主持下的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KEDO)与朝鲜正式签署了总标的46亿美元的协议,同意此后8—10年内为朝鲜兴建两座轻水反应堆以补偿朝鲜停止核计划的能源损失。布什政府上台后,白宫重新评估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一度拒绝与朝鲜进行双边对话。作为影响美国朝鲜政策的“杠杆”之一,朝鲜先是在2001年5月宣布延长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直到2003年;面对布什政府的强硬政策,2001年6月又表示它将考虑取消该备忘录。美朝之间由此开始了“导弹游戏”。 第二次朝核危机爆发后,朝鲜曾于2003年和2005年三次进行导弹试射。2003年2月24日和3月7日,朝鲜两次试射了西方称之为KN-01的短程反舰导弹,2005年5月1日朝鲜向日本海方向试射了一枚短程导弹。朝鲜前两次导弹试射的政治目的是想要直接促成朝美对话,而不是美国所提出的多边对话。2003年1月,朝鲜威胁要恢复远程导弹研制、取消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朝鲜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与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里查德森(Bill Richardson)举行会晤时曾表示,朝鲜希望与美国直接就核问题进行谈判。③在遭到美国拒绝后,2-3月的导弹试验成为平壤试图继续提升核危机事态严重性的工具,因为朝鲜一旦停止履行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转而试验和发展远程导弹,无疑是自2002年12月底以来朝鲜继驱逐IAEA武器核查人员、退出NPT条约以及重启5兆瓦石墨反应堆等一系列激化事态行动之后新的“危机升级”措施。随着2003年4月“四方会谈”的酝酿和举行以及之后的“六方会谈”,“导弹游戏”暂时告一段落。但在第三轮六方会谈之后出现新的僵持局面时,“导弹游戏”又再度启动。2005年3月朝鲜宣布其暂停导弹试验备忘录不再生效。5月1日,朝鲜进行短程导弹试验,其目的仍然是实现美朝直接对话、通过制造新的危机事态来吸引国际注意力。只是在中国积极的外交斡旋和韩国许诺提供能源援助并继续推动和解政策的促成下,这次导弹试射才没有继续演变为新的导弹危机。 2006年7月朝鲜之所以试射导弹,其目的一是“惩罚”美国拒绝与朝鲜双边对话的态度;二是“习惯性”地通过制造新的“危机事态”吸引国际社会对其立场的关注;三是发泄对现有六方会谈的不满。但其最直接的目的还是想通过制造危机的方式“力压”美国同意与朝鲜进行双边会谈。朝鲜显然对20世纪90年代的“大浦洞导弹经验”仍抱有某种“幻想”。 自2005年11月中旬第五轮六方会谈结束以来,解决朝核问题的多边会谈再度陷入僵局。2005年12月美国对朝金融制裁可说是对朝鲜在轻水反应堆问题上固执立场的惩罚,也是布什政府不再对六方会谈能尽快产生实质性突破抱以希望后转而对朝采取新一波“压力与孤立”政策的结果。金融制裁加重了朝鲜的经济困难,也让朝鲜更不愿意在自己提出的先提供轻水反应堆再启动弃核进程的问题上对美国轻易让步。但朝鲜确实采取了一些主动的姿态希望打破僵局。例如,2006年6月初,朝鲜曾提出邀请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访朝,争取实现朝美双边会谈。④但美国迅速拒绝这一提议,坚持只有恢复多边会谈之后,才考虑进行美朝双边会谈。美国的“先多边、再双边”政策和平壤的“先双边、再多边”要求形成了六方会谈之外美朝争论的新焦点。朝鲜的导弹试射发生在其频频要求美国取消金融制裁和先进行双边会谈没有任何结果、美对朝金融制裁还在进一步收紧之后,这是朝鲜强化对美“斗争”措施的一种表现。更让朝鲜感到不满的是,六大国对伊朗核问题所达成的“承诺”包括了向伊朗提供轻水反应堆的内容,但2006年6月1日,KEDO却宣布彻底终止对朝鲜的轻水反应堆援建。⑤这种强烈的“反差”显然进一步激怒了平壤。导弹试射只不过是朝鲜继续沿用以往的惯用手法,试图再次通过“边缘政策”达到“促谈”和“获利”的目的。即便在导弹试射引起新的外交风波之后,朝鲜的立场仍然是要求与美国进行双边对话。6月20日,朝鲜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表示,可以通过和美国的直接谈判来解决导弹问题。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