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06)07-0046-07 大概从上世纪60年代以后,研究国际关系的人可以说言必称系统,体系理论的研究因此不断地向纵深发展,研究领域也不断拓宽。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2005年的两次讲话中亦多次提到中国与国际体系的问题,要求中国同美国“一起维护、协调和推进使中国获得成功的和平国际体系”①,国际体系再度成为国内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的一大热点。然而,当代西方国际体系理论纷繁复杂,学派众多,这既是国际体系理论繁荣的表现,同时也使这一概念太过杂乱,给人们理解和把握造成了困难。因而在学习和借鉴西方国际体系理论的过程中,深感需要对各种理论加以分析整理、梳理整合。故此,本文试图提取西方国际体系理论研究的不同观点,从国际体系的多侧面来解析这一概念,希冀有助于目前关于国际体系理论的讨论。 体系理论在体系层次、互动层次、单元层次等三个层次上被国际关系学界所普遍认可的、可以充当“解释来源”的独立变量分别是:体系的“结构”、互动的“过程”和单元的“属性”。[1]但为了对国际体系有进一步的深入的整体认识,本文忽略单元属性这一国际政治学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了国际体系的形成、结构形态、变化模式、稳定机制与变迁动力等几个变量进行解构分析比较。 一、国际体系的形成 关于国际体系于何时何条件下形成,不同学者看法略有区别。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把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视为国际体系产生的标志,对国际体系的研究一般是对其后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的研究。这种观点认为,国际体系实质上就是国际政治体系,主要指的是由国家行为体组成的体系,尤其是那些以大国和支配大国为核心的、由多边和双边国际条约与协议联系起来的主权国家体系。 沃勒斯坦则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16世纪开始形成的。莫德尔斯基也认为最初的国际体系出现于16世纪。沃勒斯坦提出了当代世界体系得以维持的三个依靠:依靠高利润的世界生产体系;依靠主权国家(特别是处于中心地带的主权国家)的社会内聚力;依靠相对稳定的国家之间的关系。[2](P102-103)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实质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他认为,1848年的资本主义革命是世界体系中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自此,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民主主义开始全面影响世界体系。[2](P94) 赫德利·布尔则界定:“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有足够的交往,而且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决策可产生足够的影响,从而促成某种行为,那么国家体系或国际体系就出现了。”[3](P7)布尔的界定有两个要点:第一,国际体系是国家互动的产物;第二,这种互动达到了影响彼此政策的程度。 英国学派强调要对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这两个具有历史差异的概念进行区分,认为国际体系从逻辑上看,是一个更基本的、更先进的理论化的概念,是指欧洲在15世纪权力向外扩展后使原本孤立的人民、政治实体开始进入正常接触的时代。[4]19世纪末期,随着共同利益与观念在欧洲的形成,在体系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具有历史深度和广度,更能理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即国际社会。[5](P94) 英国学者巴里·布赞认为国际体系和国际社会真正实现全球化是在二战后原殖民地国家获得独立后。但他同时指出了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五大弱点,即当前主义、非历史主义、欧洲中心主义、无政府主义、国家中心主义。[6]认为主流国际体系理论只研究欧洲扩展以来形成的全球国际体系,忽视此前存在的地区性国际体系;总是在无政府状态的前提下考察国际体系,忽视了历史上曾长期和广泛存在的等级状态;把国家作为国际体系的主要或惟一行为体,忽视其他行为体在历史上的作用。他因此提出了前国际体系时期、相互联系的国际体系时期和全球国际体系时期。 二、国际体系的结构与形态 所谓“结构”(Structure)是指体系构成单元之间的排列以及这种排列所依照的原则。国际体系的结构一般指,根据主要行为单元在全球中所具有的影响力和地位进行分类和排序,从而确立一种较为稳定和持久的国际关系构架和态势。 对当代已成鼎足之势的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与建构主义三个学派来说,[7](P4)国际体系是存在不同的结构和属性的。对于它们的主要假定,温特做了这样的概括:新现实主义把国际体系的结构看作是物质力量的分配,认为国家是国际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新自由(制度)主义把国际体系看作是物质力量加国际制度,承认国家是主要国际体系参与者的同时,强调非国家行为主体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对国家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尽管国际互动存在权力政治,但相互依赖所导致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体制,包括各种国际组织和国际制度,也是国际关系的一种常态;[8]而建构主义则把国际体系看作是观念分配,[7]通过观念互动,“国家”之间会形成一定的相互“看法”和“态度”,其总和就构成了国际体系的主观结构。[9] 按照现实主义理论,所谓国际体系,就是无政府状态下以国家为主角的权力政治,是由国家行为体组成的主权国家体系。权力政治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球的力量分布格局如何,是单极还是多极,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的对比情况如何,国家间的结盟情况如何。例如克拉斯纳等政治学家所提出的单极国际体系,肯尼思·华尔兹所侧重的两极国际体系,汉斯·摩根索、莫顿·卡普兰、斯坦利·霍夫曼等分析的多极国际体系等。[10]二是这些力量之间如何互动,是处于和平状态还是战争状态,有怎样的分化与组合,所存在的冲突是体系中挑战国与霸权国之间的冲突,还是其他力量(比如恐怖主义组织)在向霸权国挑战等等。[8]